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为什么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必须研究墨迹同时又没有墨迹与碑帖的区别?

时间:2022-05-31 04:50:40 浏览: 294 作者:笔墨纸砚网

谢谢邀请。 学习艺术之方法,本来就没有墨迹与碑之区别,这个区别都是人为的。从吸收角度来看,主要是读。所以没有区别。

谢三千里马邀。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从碑入手,这是多数,不仅真书碑刻,连行书《兰亭序》过去也是刻本,所以写久了,就感觉和墨迹帖本隔了一层,就想找白底黑字的帖本来学,更有利于实写感觉。终于在1994年从香港传来了冯承素摹《兰亭序》影印本(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同时出版的有米芾《苕溪诗》,《蜀素帖》影印本)为满足学书者更上层楼,提供了学帖条件,使书学向生动迈进。另一种则是学帖学不出力道来,感觉唯有下决心学碑才是真补之药。至于研究墨色变化,往往是书画兼攻者所向往之命题,但对于专搞书法者也是一个饶有兴趣的命题。惟有掌握好了用笔之后,才可能在墨法上下功夫。

中国书法为什么要以丑为美?

孙过庭书谱: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这段话对书法美的描述,书法美较为抽象,所包含的美学:内在美,形式美,动态美,静态美,残缺美,古典美,韵律美,线条美…等,能把各种美,从视野角度提升到抽象思维上来,人们用大量的抽象性的概念分析,书法家所撰写出来的书法作品;从事书法的人们用宣纸、墨液、毛笔工具,通过文辞作用于思维有,作用于毛笔,作用于墨色,作用于纸章,作用于手指,作用于书体,产生对文辞的共鸣,六种以上思维形态并存、并用,产生的效应,得出的结果,成为作品,因此书法过程是书法人们调动"六大”感知要素的过程,通过意象表现出具体的视觉物象。通过书法作品感应到书法所包含的美。书法美既是抽象美和形式美结合体,又是物像美和伦理美的结合体,两者共哺共存。

中国书法没有以丑为美的美学罗辑,只有做得不好或做得不美的,所谓的以丑为美,既是颠倒黑白,善恶难辨,真假不论混沌时刻,才产生以丑为美。书法自古冠今沒有丑的,只有美的。不没文人雅士,或者是身居届堂重位者,普通人士和贤达者流都是人以书法形式美感应后,再止升到抽象美。

人们往往把个别人写线条的过程认同于书法的过程,或者练写使转过程中留下来的墨迹错判为书法作品,可能是判断方面的误区,也可能是外行人的随意口语。练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纸墨涂鸦,有的以直线条为主,有的以弧线为主,通过无限量练习,从中修正不如意的东西,寻找更合理的,因此不能把随意练习作为书法作品相比较。怀素练写狂草日书万字,如果把每天写练的万字都作为书法作品,不也是"丑书"?,张之把自己家的布都写练用尽,再去做成布枓,不就是讲一层练习过程?因此不应把写的过程作视为书法成品,也不应定性为"丑书"作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