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歙砚的介绍

时间:2022-12-09 17:13:32 浏览: 28 作者:笔墨纸砚网

歙砚始于唐代,以产于歙州而得名。歙砚取石于古代歙州龙尾山(今属江西省婺源县)。据《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据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

歙砚雕砚,主要继承宋砚的传统风格,一般以浮雕线刻为主,不作立体的镂空雕,传世古代歙砚,以方正大砚居多。歙砚多作方正之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做方砚的传统,一是有做方正砚的条件。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砚以方正为贵,浑朴为佳”,歙砚砚边,多采用古器物之螭纹、云雷纹,间有流云纹、几何纹、缠枝花纹和各种变异纹饰。造型、格调是典雅、大方。

歙砚砚背,还经常用浅刀浮雕,刻一些人物及牛、象等动物,也颇具特色。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石质坚韧,纹理缜密,温润莹洁润而不滑,细腻如肌肤,扣之如金声,发墨如油,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其中“坚润”二字体现了歙砚坚老的特色。

歙砚的品种繁多,“歙砚以金星为贵,眉子为绝”,历代文人墨客均有描述。尤其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所器重。上等歙砚多产于水中,所以质地极温润细腻,叩之声脆,如珍珠落盘,有“其质坚韧、呵气生云、贮水不涸”之美质。上品歙砚不仅是书画家必备的“案头一宝”,更是收藏家搜罗的对象。

古代什么砚台最贵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在使用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端砚的来源是怎样的?

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说,“四宝砚为首”。砚在秦汉时已经存在,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

一、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以箕形为多,也有八棱形、长方形、方形等形制。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砚形也从简单的箕形、方形到品类繁多,式样新颖的斧样、瓜样、卵样、兔样、琴样等等。宋代端砚构图简练、刻工浑重、古朴、雅致、玲珑浮凸。北南宋间叶樾《端溪砚谱》明确记载端砚式样已达49种。清乾隆间手工精绘的《宋砚谱》,收有宋砚49方,亦有详实的记述。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在端砚镌刻砚铭,成为当时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往往是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品。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

二、丰厚的文化。端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历代知识分子赋予了端砚丰富的文化内涵,端砚与历史名人结下不解之缘,历代文人雅士都把端砚视为珍宝。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得到唐太宗赐给端溪石渠砚,引以为耀;名相狄仁杰把武则天赐的“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端砚视为稀世之宝,并在砚台上镌刻铭文寄托忠君爱国和坚贞的精神;宋代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职三年,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离任时“不持一砚归”成为端州人民至今传颂的佳话;抗金名将岳飞,在端砚亲笔铭文:“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行草大字,以此表明抗金卫国,还我河山的意志和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决心。端砚自问世以来,不少人专门从事端砚研究。历代帝王(唐武则天、宋徽宗、宋高宗、清乾隆帝等),名人(柳公权、李贺、褚遂良、刘禹锡,李白、杜甫、米芾、欧阳修、苏轼、岳飞、文天祥、赵孟頫、唐寅、祝允明、纪昀、吴兰修、张之洞等等)写下了不朽的著作和赞美端砚的诗词歌赋,砚铭与题跋。文人学士对端砚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石质石品、制作、使用与收藏均有详尽的记述和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