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洮河砚的鉴赏

时间:2022-12-10 21:27:37 浏览: 296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中华古砚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作为传承文明的不朽之舟,拥有夺目的艺术光辉和迷人的收藏魅力。经过无数爱砚者研究,鉴赏它的专著文章已难计其数。
除澄泥砚外,石品个性特征不明显、色质相近的端砚、歙砚和松花江绿石砚都容易与洮河砚混淆。因为从外观上讲,粗看它们都具有质坚、细润和发墨等名砚特征,而且又都有红、绿两种砚石;从石品来分,洮河砚的银线和金星石品(有人称铜钉)与款砚的相似,渝墨点易与端砚青花分不清,水波纹和刷丝纹又与松花江绿石砚相近。因此,如果不深人研究它们的细微区别,没有大量的实物过手对比经验,要想拿到一方古砚一眼就能对号入座,实在是非常困难。
(一)与端砚比坚硬。当你拿到一方石质细润、从石品上分不清是端还是洮的古砚时,不妨从砚石的坚硬程度加以鉴别。端石的平均硬度为3.5度,洮河砚石的平均硬度为莫氏4度。反应到目鉴的感觉:一是端砚的手感显得腻而嫩,洮河砚的手感显得坚而硬;二是古端的包浆光泽是沉静而内敛,古洮河砚的光泽相对光亮而外显;三是在经常磨擦的砚面和砚底部位,古端砚有细密的损痕,而古洮砚相对平整而光洁。这些细微差别是从书本中无法总结出来的,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参悟,方能灵活运用。
(二)与歙砚比质理。在鉴藏实践中,与洮河砚容易弄混的款砚主要是青绿色的古龙尾砚,笔者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石理不同。关于古洮河砚的鉴定著述很少,但对龙尾砚的研究论述历代丰富多彩。流传甚广和最为贴切的,当数宋代玩砚大家苏轼的论断。他在《孔毅夫龙尾砚铭》中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毅理,金声而玉德”,其中“瓜肤而毅理”最为形象传神。除了历代相传、人所共知的“细嫩如瓜肤和丝绸般纹理”的常规理解外,我发现此“瓜肤”指什么瓜很重要,历代砚家无人论及。笔者从大量青灰色的宋代龙尾砚实物理解似为东瓜,若真如此,“瓜肤”则不是指嫩,反而指“毛乎乎的糙”。从以上两点来辨别,一是看石理有没有“毛乎乎的”的感觉,二是晃动砚台,看有没有“绸缎般的”折光,若有则为古龙尾砚。
(三)与松花砚比形色。古洮河砚与古松花石砚存世量均很稀少,都以绿色为基色,兼有红黄诸色。但大量研究资料证明,前者起用于唐宋,终采于明代;后者发现于明,推崇和终采于清。因此,首先从砚史形制特征分析,就可以对有争议的古砚做出倾向性判断。第二就是从颜色上进行推敲,从整体上来说,古洮河砚的鸭头绿大多以深绿色为主,而松花砚以淡绿为多;古洮河砚的玫瑰红多为土红色,而松花砚的红石多见于紫红色。此外,后者的硬度接近莫氏5度,比前者稍硬,光洁度和玉质感更强。具体到每方砚,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复比较,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从损痕中找窍门。大凡古砚,不论出土的还是传世的,或多或少都有损伤,只要善于观察,从损痕中也能发现各种砚石的细微差别。具体到古洮河砚来说,一般不会出现像古龙尾砚常见的层状风化剥蚀,也很少出现古端砚体上常见的压伤凹痕。由于质硬性脆,而多见砚体炸裂线痕和块状崩损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