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宏亮的宏亮主编组织、主持重要活动

时间:2023-01-31 02:18:42 浏览: 212 作者:笔墨纸砚网

宏亮的宏亮主编组织、主持重要活动

1991年起主持国家科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外管理导报文艺副刊《当代诗人》杂志,组织了中国当代诗歌论坛与中国当代诗词大赛。联合原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邹荻帆、张志民、中国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主任张同吾、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权威谢冕、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审牛汉、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著名诗人徐放等,编辑《当代诗人诗歌导刊》,重点研究了文坛泰斗艾青、臧克家、冰心等的艺术成就。

1993年参与中国散文诗学会研究会,与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会长于行前等主持了系列文学讲座。

1993年与1994年参与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国际诗酒节”。 1995年重点策划、组织了由中国科学院高士奇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残疾人日助残公益大会”,从1995年12月3日到1997年三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办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助残公益活动。 1996年至1999年在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主持《九六中华当代翰墨名家作品精粹》、《中国书画百年艺术研究》、《跨世纪统一文化丛书》等二十余部大型文化艺术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1997年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桥》杂志《统一文化》专刊,联合顾问启功、刘炳森、文怀沙等编辑了迎香港庆回归艺术专刊。

1997年编辑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庞中华小学生习字教材》,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炳森主持的碧溪温泉饭店会议。

1999年12月31日,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术大师闻立鹏夫妇、中国油画学会主席张祖英夫妇、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张立辰教授等共同见证跨越新千年之际隆重举行的“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开幕式。 2000年 元旦参加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现代艺术馆承办的由批评家郎绍君、水天中、刘骁纯、殷双喜、王林、邓平祥、邱振中和中国现代艺术馆馆长邓鸿共同主持的“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2年参加四川道教协会在成都青羊宫筹建的“中国道教文化碑林”。

2003年,组织内地文化艺术名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采风巡展。 2006年11月8日,加盟《中国贸易报・会展周刊》参加国际展览业协会首次在中国内地城市举办的重大活动: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第73届年会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会议。

2006年10月7日参加今日美术馆开馆新馆暨方力钧个展开幕仪式及新闻发布会。

2007年5月28日-31日,代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典藏版参加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艺术画廊、中央美术学院、欧美同学会俄罗斯分会和俄罗斯大使馆文化处联合主办的《纪念马克西莫夫中国执教50周年暨前苏联著名画家作品展》。

2008年3月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重要图书《海上遗珠――海上藏珍书画艺术精粹》,由全国新华书店总发行,奥林匹克书店重点礼仪用书。

2008年6月委托朵云轩拍卖公司组织《海派书画大师作品》专场拍卖会。

2009年6月6日,在全国政协礼堂报导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等出席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郭晓川文集》首发式。

2009年6月25日,与罗哲文、李学勤、张文斌等专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收藏家协会及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收藏中国”大型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及新闻发布会。 2009年9月17日,与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和原空军司令员王定烈老将军等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怀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1周年大会。

2010年6月1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向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授牌仪式。

2010年10月,在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参与日本著名艺术家谷川晃一来华艺术交流展。

程兆星的媒体关注

--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程兆星

记者 ;苏清杰

早17年前年,“妙星热”已把程兆星炒得发紫。什么“画坛新星”、“画坛俊杰”、“画坛鬼才”、“中国的蒙克”等等。当时的港台报X把程兆星炒得更绝:“如果说张艺谋是用电影语言,那么程兆星是用绘画语言表现黄土高原的悲壮苍谅”。

作为“妙星族”中的一员,早在1993年10月,我也曾以《星啊,还是那颗星》为题,为程兆星写过一篇长篇通讯,然后以半个版的篇幅,先后发表在《农民日报》和《文汇报》。

就在17年后的2010年8月29日,当我再次见到程兆星时,虽然程兆星依旧没有脱去那套国防绿,但此时的程兆星,已不仅仅是解放军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

1

程兆星做梦都没想到会成为什么名画家。他只想自己也能像

大姐那样给人家描个床围,画个鞋垫,得到人家两个黑窝窝

1957年的寒冬,程兆星出生在晋西黄土高原的一个破窑洞。尽管“生不逢时”,但程兆星无论如何也算得上幸运儿。虽然父母都是斗大字不识一升的农民,且在先后生了九个娃(夭折了两个),但扑实的父母从骨子里依然对家里那“四条汉子”报有厚望。若不然,就绝不会给他们分别取名为:兆卫、兆星、兆火、兆箭。在那“生下就挨饿”的特殊年代,能糊命是头等大事。他的父母压根就没指望家里的“卫星火箭”真的能够上天。正因为此,他们兄弟四人,除程兆星免强读完初中外,其余没有一个念完小学。至于家里那“三朵金花”,终归是人家的人,自然不能让她们白上学。用父亲的话说:读恁多书啥用?爹一辈子没进过学堂,不照样干活吃饭?

程兆星就这样结c了他的学生时代。当时只有15岁的他,做梦都没想过要成为什么著名画家。待他接过爹手里那杆用了几十年的牧羊鞭时,只想把队里那群羊放得更好,那样便可多挣两个工分。

多挣两个工分,终也撑不起饿瘪的肚子。倒是大姐狗云,凭着那双灵巧的小手,给左邻右舍剪个窗花,描个床围,画个鞋垫,时不时会得到人家两个黑窝窝。他好羡慕他的大姐,正如追星族中的少男少女对他的狂热一样,他多想自己也能给人家描个床围,画个鞋垫,也能得到人家两个黑窝窝啊!

学画画,对程兆星这个苦孩子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时间好说,每天把羊群往坡上一赶,对着监天、白云、黄土高坡什么的,想怎么画都就怎么画。可家里穷啊,买不起画笔、画纸,更买不起昂贵的颜料。但穷孩子有穷孩子的办法:找来柴碳锅灰,加些树胶清水,就那么一搅,也就成了上等的颜料。然后把一根根竹管那么一削,分别插上一些长短不一的羊毛(正是羊毛缭谘蛏砩希簿统闪瞬煌秃诺幕省V秸乓膊荒眩鞘钡酱Χ荚谘Т笳尢萏铮掀乃啻械氖牵鸹丶矣谜胂叨┰谝黄穑簿统闪嘶尽S辛俗钗嫉幕婊ぞ撸惴⒎璧啬ㄑ侥ǎ交稚稀⒘成稀⒁路希负跆焯於加兴诜堋按醋鳌绷粝碌陌卟德嚼氲挠〖恰

2

就连送展的文化干事也没有料到,那些泰斗级的评委们见了程兆

星的版画一个个眼晴瞪得发亮:“这是一个小战士的作品吗?!”

幸运女神总是特别青睐执著追求她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兆星的绘画才能被接兵部队的首长发现,倒不一定真的是以“特长兵”特招入伍,而是他那勤奋好学的精神,令前去接兵的部队汉子一个个为之动容:这样的兵不接接谁?!程兆星就这样抖落了一身黄土,穿上了国防绿,来到了当时的解放军郑州高炮学院,当上了电影队的一名放笤薄J奔涫1976年3月。一个黄土高原的放羊娃,寻梦中的理想不过是个黑窝窝。如今一下子跳进了解放军这个大学校中的大学校,每月又有45斤的大米白面吃,这着实比黄土高原的野菜团子更养人。那每月不断更换的大厨窗,那每场不断更换的幻灯片,似乎都成了他练武用武的好地方。

程兆星异常珍惜这难得的时光。他时时用白石老人“不让一日闲过”激励自己,仿佛一日闲过就愧对那三餐的白米饭。也许正因为此,他硬是和自己过不去,每每放完电影,待收拾完场地,往往已是深夜十一二点,别人休息了,他却把自己关在电影队那间堆满杂物的大库房,对着各种各样的画册练临摹。

时间老人正是这样:你珍惜他,他给你智慧,赠你以光荣;你作践他,他报之你以惆怅,施之你以懊悔。终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程兆星,不知怎么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而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荣誉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陈天然。陈天然大师在仔细审读了程兆星的一幅幅习作后,止不住连连点头:“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一个农村孩子竟有如此天赋!用不着怀疑,终有一天,成功会属于你!”

有了前辈的勉励,程兆星更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陈天然大师的具体指导下,当时连刻刀都没见过的程兆星,索性攻起版画来。到1980年未,他创作的版画《自习》和《兵器教室》,硬是被热心的文化干事送到全军美展办公室。就连送展的文化干事也没有料到,那些泰斗级的评委们见了程兆星的版画一个个眼晴瞪得发亮:“这是一个小战士的作品吗?!”当他们确认这两幅作品确确实实是缱砸桓23岁小战土之手时,破例把这两幅作品放在了展厅最显眼的位置。

之后,全军美展办公室对外宣称:这次全军性的美术大展,在为数不多的参展士兵中,程兆星是唯一一个有两幅作品同时参展的人。

3

或许是对故土割舍不去的眷恋,如今虽然是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的程兆星,依然固执地画着当年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

有了这两个经过多年阵痛后降生的“产儿”,程兆星也就越发不可收拾,接踵而来的《宣誓》、《求索》、《洗礼》等一幅幅反缶蒙畹陌婊枷嗉淘谒目痰断挛适溃⒘欢显诟髦执笳怪谢窠薄>」茉缭1983年程兆星就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当时全国美协中最为年轻的会员,他也因此成了总参自学成才标兵,但他颇有些自知明:那最初的启蒙,不过是得助于姐姐的鞋垫、床围,仅仅靠支离破碎的绘画理论做基础,似乎很难冲缱砸迅约汗怪哪翘赜械奈С恰S谑牵彩瞧咀抛约旱闹粗1984年先是步入西安美院版画系进修1986年又到河南大学美术系深造,198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在这三座全国颇有影响的军地大学,他开始走进中华民族和这个民族以外更为广阔绘画天地,从而也熟悉了许多国内外的名师名画,而其中最让他喜欢的就是蒙克、贝克曼、柯勒惠支……。

迟到的学习机会,使程兆星补充了更多的养分;得天独厚的环境熏陶,使程兆星“悟”缌烁嗄谠诘亩鳌2还芩欠褚馐兜剑韵质瞪畹母杷蹋故侵鸩饺梦挥诙悦褡宓纳婧退伎迹乇鹗敲褡逦幕难有樾危壑倒勰畹姆此汲晌坏貌还刈⒌闹魈澹杂诔较质瞪畹娜说纳妫肪秤肜罚┣阕⒘舜罅康娜惹椋淖髌分校季哂辛擞肫渌凳抢寺蝗缢凳敲位玫纳剩质涤牖孟搿⒗酚氲贝⑽幕胛镏剩踔亮胨蓝冀恢谝黄穑粘I畹某【坝肴宋锵附谝驯簧崞猿橄蟮某ず佑肼淙铡⑼恋赜胄强眨安蕴臁毕率瞧骄病⒌踔劣行┟H坏娜宋铮舱鏊塾胛颐嵌允印<钦咦⒁獾匠陶仔钦庖皇逼诘淖髌分校宋锒嘁匀禾宓姆绞匠鱿郑庖菜得魉刈⒌牟皇悄骋桓鎏宓谋叮钦鋈禾逵胫肿宓纳妗P胫庹恰爸泄;邸币⒍吹哪甏陶仔堑拇醋魈崾玖艘帐跫矣胪恋睾兔褡逦幕难倒叵担确从沉怂陨缁峋绫涞拿苄奶卜从沉怂杂诒就廖幕纳钌钜懒怠R残硎且蛭辉富蚰岩哉嬲谌氲剿降摹把г号商逑怠保坏貌蝗プ费盎仆恋厣先嗣巧娴暮奂!R蛄φ庵趾奂#缇鸵槐室换乜探甑男牧椋罄从执有牧橐槐室换厍督谒幕妗N蘼凼撬摹缎÷贰罚耐痢镀隆罚摹读魈实母琛罚摹洞蹇诳诘耐涞赖馈罚薏痪∠宰潘畹挠『邸

尔后的几年,在众多军内外画家热衷于黄山、三峡、九寨沟时,程兆星却弧独地沿着黄河两岸,完成了豫、秦、晋一直到敦煌的一次次采风。每次来到这些地方,他就像回到了自己的村寨。小院、窑洞、炕头,每张面孔就像邻居的大妈、大婶、大爷、大叔。那一张张刀刻斧凿般的脸,都把他们生存的痕迹和生活的学问深深地印在了上面。坚硬、敦厚、淳朴、麻木,甚至有些呆滞。那牛、那羊、那毛驴,都象他放过的一样,富有灵性的它们可以和程兆星一起交流、嬉戏、玩耍。痛苦的时候,它们也会流下眼泪,呐喊、吼叫。那塬、那坡、那沟,就像裸露的母体,世世代代哺育着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从程兆星一次推缡喾摹逗裢料盗小泛汀痘坪酉盗小,你都不难找到程兆星在画中的影子。

“我所描绘的是那些触动我心灵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十八世纪挪威表现主义画家 蒙克的经验之谈,时时在程兆星心头产生着共鸣。于是,拿着画笔的那只手,顺着出生的窑洞、小路,弯弯曲曲,一直游荡到黄土高原,黄河两岸,当他跪拜祖先,与生灵神交,匍匐在这贫瘠、广阔、博大、无私的土地上,倾听着人们的呼吸声,干活的吆喝声,婆姨们的笑骂声,孩子们的哭声、叫声时,他更加清楚:这才是自己的根!

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用颤动的线条,流淌的颜色注入画面……。剪纸、大戏、画塑、炕围,大红大绿的那种直接、毫无道理的组合。真真切切地传递着情爱,歌颂着生命,寄托着信仰,祈望着幸福,没有无病呻吟和虚假的粉饰,这些都在程兆星的血液里发酵着……。《苍天》、《生灵》、《棺前》、《出殡》、《顺流》、《古城门下》、《送行的乐队》、《窑洞里的歌》等作品,都带着浓厚的黄土情,黄河韵,自然而然地流向一座座辉煌的艺术圣堂。

或许是对故土割舍不去的眷恋,如今虽然是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程兆星,依然不肯舍弃那片黄土情。无论是他的版画还是国画、油画,总是离不开黄河,黄土这一充满泥土情怀的主题。笔下的山川人物古拙而倔犟,完全没有时下的轻松和闲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人感觉到他的作品的厚重,和耐人咀嚼。在当前画坛的文化强制多于意会、感性多于理性,媚俗多于质朴,浮燥多于笃行的情态下,一个画家能够在精神上自立,不讨巧,不依傍别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淡泊宁静,更需要独立前行的勇气。

但作为军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画家,程兆星早已不同于先前那个放羊娃,他是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酣畅淋漓去表现一个远方游子对故土,对黄土高原的深深苦恋。用中国版画泰斗、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可扬生前的话说: “兆星的画既有民间绘画的朴实粗狂,更有西洋抽象派画家对人文主义的关怀,是国内少有的表现主义高手。”

他的恩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天然对程兆星更是喜爱有加:“兆星诚于中而形于外。反映在作品中,显得乡土气特浓,底蕴厚实,浑然天成,笔有尽而意无穷。虽然兆星原长于版画,但几进高等学府,国画油画皆佳,多艺互补,版画也变的愈益丰富多姿。但他万变不离其宗,乡土本色依然。”

也有美术评论家称:程兆星的作品早已上升到另一种高度,另外一种意境,虽然表现的内容依然是黄土黄河情,但在表现形式上,并不着眼于现代水墨和中国画的差异,而是在经过数年的探索之后,致力于二者的完美结合。他把塞尚的体、面;苏丁用笔的激情,引入到自己的水墨之中,同时又在语言和形式上借鉴了黄宾虹的技法。因为他在多年水墨实践后发现,以塞尚和苏丁的格式打造的水墨作品,“缺少根和一个切入点”。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的水墨作品是由对“书写”性的体悟,逐步借鉴并接受黄宾虹的艺术语言。这样黄宾虹便成了他“进入传统的一个点,一个通道。”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程兆星那以黄士为题材的作品究竟有多少,究竟获了多少大奖,究竟被国内外多少美术馆和知名藏家高价收藏,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你尽可在百度百科程兆星的名下去搜寻,但挪威国家美术馆程兆星《生灵》的收藏,程兆星应该记得清楚。因为在挪威国家美术馆馆藏的挪威艺术家作品中,独占鳌头的是有十八世纪有“表现主义之父”美誉的蒙克的作品,总共有58件之多。蒙克作为挪威的国家名片,延续了将近两个世纪。这之后,挪威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真正意义上的“表现主义”的传人,可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挪威国家美术馆女馆长才在中国找到了程兆星,女馆长对程兆星的作品自然是爱不释手。执意要买断程兆星所有的作品,但程兆星只是把《生灵》交给挪威国家美术馆去收藏。倒不是程兆星真的“不差钱”而是他不愿去签那份“卖身契”。

挪威国家美术馆女馆对程兆星的作法不无遗憾:没想到,没想到“中国的蒙克”会是这样地固执。程兆星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馆长阁下,能否别叫我是中国的蒙克,能否称蒙克是中国的程兆星啊?!”

程兆星是中国的蒙克,或蒙克是中国的程兆星,暂且不必认真。

尚是真的如此,有一天在西洋绘画史上写下“XX是中国的程兆星”,那才真的长了咱黄土地上黄种人的志气!

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文/苏清杰:教授、资深记者、中国老子文化公益基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文/ 殷双喜

屈指算来,兆星在部队发表他的第一幅版画作品《兵器教室》,至今已有20年了。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个人来说,20年在包含了多少艰难的学习、求索的苦恼、成功的喜悦、思考的迷茫,却是一个人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正因为如此,那些记载着艺术家探索历程的作品,就不仅是荣誉的台阶,更是心灵的界碑,不断地向人们展示着无法言说的悲欢,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为艺术家对于历史、文化观察思考的结晶,承受着当代人与后代的凝视。程兆星的版画作品大部分作于80年代。那是一个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都在发生剧烈变化的转型期,当南方的广东等沿海省市正在向市场经济进行痛苦的转化时,地处中原的黄河流域也隐隐感受到了大潮的汹涌。那真是一个奇特地时代,一方面西方文化艺术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文化知识界空前活跃,启蒙之声高涨;另一方面,我的许多有才华的学生和画家朋友开始下海经商,乃至出国“洋插队”,当“倒爷”,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挑战。

正是在85美术新潮的背景下,程兆星开始了他坚持多年的纸版画创作,留下了一批与众不同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兆星把他的眼光投向李白、杜甫、吴道子曾经走过并为之讴歌的土地,投向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民,以无限眷念之情,表现自然与人的相互依存。程兆星在80年代早期的黑白木刻作品,受到陈天然先生的影响,造型简洁,高度概括的轮廓线与鲜明的黑白布局质朴无华,所反映的,也是黄河流域乡村的日常生活。我们从《枯木逢春》、《炊》、《闹新房》、《待到春来遍是绿》这些作品的题目中,就可以感受到那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静谧平和的乡村气息。但是在经历了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进修之后,程兆星从1986年开始纸版画的创作,相应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改变,他的作品中的形象也趋向于更为单纯,出现了符号和抽象化的倾向。

可以看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歌颂逐步让位于对民族的生存思考,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情形价值观念的反思成为画家关注的主体,现实与幻想、历史与当代、文化与物质生与死交织在一起而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人物细节已被舍弃,我注意到程兆星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人物都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说明他所关注的不是某一个体的悲欢,而是群体与种族的生存....《无题》一画中的人物链的背景是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作为一种文化脉络的提示,也是饶有深意的。既反映了他对社会剧变的矛盾心情,也反映了他对于本土文化的深深依恋。

在程兆星的作品中,母与子、老人与孩子是常见的符号化形象,而反映乡村结婚、出殡的题材也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这提示艺术家对于生命的强烈热情。中国人对于种族延续的热衷与生命消逝的平静,曾一度使艺术家感到迷惑,在《她去哪里》这幅作品中,画家似乎又回到了上一世纪更高的沉思;... 但在这些朴素的画面中,我还是看到了画家对于人类始终保持的善良与信心,在平易而不事张扬的自然表达中,我体验到一种生命的丰满、思考的充实,一种深深的感动。兆星作品中的这种沈静、平实和善良,使我们在人欲横流的今天,仍然热爱生命,渴望生存,哪怕是艰难的生存。

在艺术形式上,程兆星放弃了学院式的造型准则,代之以平面化、符号化的朴拙形象,这种形象明显具有与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血缘关系,但它又不是未受过学院训练的农民画家笔下的形象。

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受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艺术家的主观变形,这种变形形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化的趣味,在不同的画家那里,可以出现不同的造型风格。当然,形象的生成,也受到艺术样式、材料、技法的制约,但最终的图式创造,还取决于取舍筛选,在这一过滤成形的过程中,融入艺术家对当代文化和现代材料、技术的体验。以这样的眼光来看程兆星80年代的这批创作,我们当然还有不尽满意之感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作品中历史、文化符号的不足和某些人物形象的单薄。作品的色彩运用,虽然鲜明朴素,保持了风格的统一,也没有矫饰的成份,但仍然可以从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古代壁画)和民间艺术中寻求更为丰富、更具有表现力的色彩组和。

令我高兴的是,艺术家自己也注意到这些问题,在90年代的铜版画《神话》、《西行印象》和丝网版画《社火》等作品中,不仅画面的形式更为丰富,线条的组织和传统文化符号的挪用也都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色彩的运用,也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的境地。或许,这和程兆星近十年在油画创作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关?我只能以矛盾的心情,注视着他这种不拘一格、多方探索的努力。毕竟,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想做一个纯而又纯的版画家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所认识的许多版画家,画油画、搞装置,兴趣盎然,且多有成就,这对我们的版画教育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不过,这已是另外一话题了。我与兆星是十余年的朋友,不仅欣赏他在艺术上的执著勤奋,也敬重他待人接物忠厚真诚,如今他要出自己的第一本画集,写出以上的这些文字,也算是对老友的一点祝贺,期盼兆星将画集出版作为新的艺术探索的开始。(原载 ;中华艺术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