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书谱》全文逐句及译文是什么?

时间:2023-02-02 05:50:25 浏览: 175 作者:笔墨纸砚网

《书谱》全文逐句及译文是什么?

白话释义:

关于古代以来,善长书法的人,在汉、魏时期,有钟繇(you)和张芝的卓绝书艺,在晋代末期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品精妙。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法,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

对张芝的草书,可与他前后相列;因为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样下功夫刻苦专习,未必赶不过他。”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父子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也是无愧于书法这项事业的。

初唐・孙过庭《书谱》原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徐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zhi)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创作背景:

《书谱》为初唐时期杰出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论。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求僧人怀素 《论书帖》的译文

怀素 《论书帖》译文如下:

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

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全文原文如下: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扩展资料

怀素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书法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论书帖》等帖。

《论书帖》是其是早期作品,没有成熟时期那种汪洋恣肆,而是规规矩矩、圆融婉转,颇显几分青涩。其结构以平正恒定基调,疏密聚散之间,显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的风致,这显示出怀素深厚的传统功底。

此帖用笔瘦劲,但不失秀逸,行笔挫折圆转等路径虽短,但提按变化丰富工巧,点画灵动,字迹虚实相映,轻重形成鲜明对照,有疏朗错落之美;用笔沉实,笔意谦和,笔画劲健但不凝重,情态生动但不轻浮,笔画偶有伸张但无张扬意态。

此帖结字严格自律,出规入矩,字之内点画相互凝聚,字迹情态生动,风骨外显但不失秀美,字与字之间牵丝映带,相映成趣。从章法的角度看,字间联系紧密,聚气敛神,行距宽博,气行畅和。与《自叙帖》《苦笋帖》等狂草书帖相比,《论书帖》代表着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

白话译文:

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

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扩展资料

《论书帖》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最后入清内府,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相比名作《自叙帖》,此帖运笔驾驭中锋凸显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骨气深稳,血肉丰润。虽偶作牵连映带,但亦无拖沓之嫌。笔墨流宕处,英姿勃发,气象超然。

其结构以平正恒定基调,疏密聚散之间,显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的风致,堪称一代草圣厚积薄发之作。

从艺术风格上看,《论书帖》不同于怀素其他如《自叙帖》、《食鱼帖》等用“古瘦”和“半无墨”的毛笔创作的笔意连绵不绝、体势险绝诡奇、极度夸张浪漫的狂草之作,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王羲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

此帖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其每作一字,起落分明,虽无纵横捭阖之势,但由于擅长驾驭中锋,故能做到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骨气深稳,血肉丰润。

虽偶作牵连映带,但亦无拖沓之嫌。笔墨流宕处,英姿勃发,气象超然。其结构以平正恒定基调,疏密聚散之间,显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的风致。

关于我书法的学识,如比作一座山,其山也不高,地也没有灵气;比作一潭水,谭也不深,水也不够清澈;书法写的不精道,也没有名气。后来学识、书法足够深了,我警戒、注意了书法的“藏”和“真”,防止荒废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近年接近40岁了,近来对书法的蒙昧、困惑逐渐减少,现在我为了书法的颠逸,已超过了以往,所书颠形诡异的字,不知道从何处学来的,常常不知道自己如何写出这样诡异的字,昨天看到《二谢》的信问到这些关于书法的事,知道了书法中的道理的确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不错。

参考译文一: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参考译文二:山如果不高,那么就没有灵气;泉水如果不深,那么就不会清澈;如果书艺不精,就不会有美名,后学之人足够用(这个道理)来深深警醒自己,我自从得了风痹,至今已有四年,近来幸而减轻,现在我创作中的狂颠飘逸风格,大大超过往年。狂放的字形奇怪异常,我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常常自己不知道罢了,昨天收到《二谢》信,打探山中的事情。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这段话主要说了书法之难.

王元军先生在他的《怀素评传》中说,“得了风疾之后的第四年,怀素给他的朋友写了封信,这封信被后人称作《论书帖》”.《论书帖》总结了怀素深入执著书法的体会和身患疾病后仍然不懈追求的决心.帖中说:“藏真自风废以来已四岁,近蒙薄减.”“怀素在41岁以后,除了脚气之外,还得了其他疾病,如所谓的风疾.”《怀素评传》中所说的风疾,是一种多发于潮湿地区的风湿病,较难治愈且反复发作,很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心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