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书源是谁的字?

时间:2023-02-08 07:30:38 浏览: 140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书源是谁的字?

没有书源是谁的字资料,书源是胡立新的又名。

胡立新,男,又名冠吾、书源,字磐铭,号白云山人、江南居士、不君、新景斋主,法名果新,祖籍浙江东阳。

简介

现为中国诗书画家,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席,中国民族书画院院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书画委员会顾问。

主要成就

胡立新的书法真草隶篆均通,尤为篆情有独钟。胡立新以民族传统为根基,以示道儒文化理念,开宗明义,别树一帜,创书艺之新风。被学界誉为“中国第一篆笔”,人称“石如之后,直至胡君”。

胡立新的书法艺术,不拘书体之戒规,融甲骨、金文、石鼓、权量碑版、简牍帛书等各体于一炉。其用笔不囿于中锋,提按扫撅,纵横捭阖,胆魄独具。其独创之草篆各体风韵兼备。胡立新以创作佛道儒经典长卷著称。

二、张海龙的人物简介

张海龙,1942年5月生,祖籍河北丰润。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简牍帛书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书画学会顾问,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郑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林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张海龙从小喜书法,好藏古代名人碑帖,日积月累,至今已逾万册。其书法四体皆擅,以隶书、行书为最。行书出自晋人和宋人,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隶书追求古朴,取《礼器》风貌、马王堆帛书体势、汉简和钟鼎文雄浑朴拙的笔触,形成了“拙、重、大”的独特隶书风格。其作品曾赴日本展出,并作为礼品赠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友人。

百度名人张海龙六小龄童老师

三、帛书是什么意思

1、我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2、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

3、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如1951年湖南长沙五里碑,1954年长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长沙杨家湾古墓,1957年河南信阳台古墓,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发掘了大量的战国时代的竹木简。另外还有1942年长沙楚墓出土帛书(1945年流入美国),又山西侯马盟书等。无论是写在竹木简还是丝织品上的书体,都是战国时代的手迹。这些简与帛书墨迹,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尤其对于研究书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帛书,又名缯书,是指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帛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楚帛书是书写在丝织品上的一段图文并茂的画及文字,字体是战国时期流行的楚文字,全书共900余字,分两大段,四周有12个图像,旁各附一段文字,四角还有植物枝叶图像。它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古代帛书,也是一件千古奇绝的书法作品、楚文化充满想像的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四时、天象、月忌、创世神话等,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有重要价值。

帛,布帛,就是布的意思。帛书,就是写在衣服布匹上的文字。

早期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传说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但事实上,东汉乃至三国时期,并没有纸。一直到东晋后期,纸才大量出现,这个时候也开始出现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家(竹简时期不可能出现书法家,原因不用解释了)。

所以三国时期的关羽,月下读春秋,他读的书,应该是竹简书。

在纸出现之前,除了竹简书,就是帛书了。但是布匹上写字,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只有在重要文献或特殊情形下才用到帛书。例如三国时期汉献帝秘密给董承的“衣带诏”,就是撕下自己衣服一角,将密旨写在上面,让董承带出去。后来被曹操发现了,董承全家被灭族,汉献帝也被软禁。

帛书 - 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

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如1951年湖南长沙五理碑,1954年长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长沙杨家湾古墓,1957年河南信阳台古墓,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发掘了大量的战国时代的竹木简。另外还有1942年长沙楚墓出土帛书(1945年流入美国),又山西侯马盟书等。无论是写在竹木简还是丝织品上的书体,都是战国时代的手迹。这些简与帛书墨迹,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尤其对于研究书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四、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

帛书是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马王堆帛书与战国帛书,刻在帛书上的隶书又是如何的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欣赏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图片1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图片2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图片3

帛书隶书书法作品精选图片4

隶书代表作品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自唐以后善隶者往往不以其隶书见称,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代。

清代多出篆书大家。如桂馥、吴大、邓石如、钱坫

商代篆书在商代铭文中,出现了肥瘦相间的笔道,说明当时已经使用毛笔并有了提、按运笔的意识。同时,甲骨文时期的篆书也出现了不同的书写风格,书法中雄浑、精细、奇恣等美学范畴已经初露端倪,这标志着汉字书写在商代就已经上升为艺术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政策,定小篆(传为李斯所创)为正式文字,至此,秦系文字遂成为中国书体的正宗。小篆有齐整匀圆的特点。存世的《琅琊台刻石》、《秦山刻石》等可代表小篆风格。两汉开始,随着隶书的发展,篆书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仅用于特别庄重和特别需要加以美化的场合。汉代的篆书主要是用于书写碑额。三国的吴国虽有《天发神谶碑》,但笔法方折,虽称篆书,却已近于隶。唐代的李阳冰是以篆书出名的,但由于人少学识,篆书的格调并不高。直至到了清代,篆书艺术才又得以中兴。

秦以前以篆书为主要书体,后在运用过程中世人深感诸多不便,遂加整理使之简略,改曲画为直画,变圆转为方折,成为快速、易写之新样式,此即隶书。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作品蔚为大观,美不胜收,达到了隶书艺术的高峰。古隶盛行,篆书形迹渐稀,至汉代隶书又完全摆脱篆书笔意,革新古隶,使之“波磔披拂,形意翩翩,用笔为藏锋逆人,逆入平出,翘首举尾,直剌邪掣”。笔画粗细相交、轻重相应、多有蚕头雁尾,字形也多由长方而变为方扁。为区别秦隶,故称:“汉隶”。因其汉隶之波磔向左右分开,如八字分背,故又称“八分”。隶书又名“分书”亦皆由此而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