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砚的辽砚 - 史料记载
砚台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石砚的雏型,到了秦、汉时期,石砚的使用已经普遍和规范化了,唐、宋时期,石砚精加工的作坊已有许多,开始讲究艺术形象美。所以,现代石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有的石砚具有观赏、礼品、收藏价值。我国石砚种类繁多,著名的约有十几种。辽砚、端砚、徽砚并称为中国名砚。据历史记载,辽砚兴于辽金时期,距今有上千年历史。 辽砚独产于中国辽宁本溪,兴于辽代故名辽砚。其砚石石质为一种极其特殊的石灰沉积板岩――青紫云石(又称线石)。线石仅产于长白山余脉黄柏峪――辽宁本溪的桥头镇少数几处砚坑之中,几十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洋,于地壳变迁,将一些藻类植物和泥沙埋于地下,经过几十万年的沉积挤压成板岩。含藻类植物的部分呈青色,故称青云石;含泥沙的部分呈紫色,故称紫云石;二者相间为线石。其中属线石软硬适中且细腻致密,是雕刻砚台的上等石材,它为辽砚的创作和雕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天然资源,青蓝色的石材上,生有几缕紫红色的纹理似天蓝红霞凝于砚台之中,凝神望去,令人浮想联翩,文思泉涌,倍受历代文人雅士所珍爱。渊源可溯,亘古及今。 史载辽砚深得萧太后喜爱,被封为“御砚”。一方上乘的辽砚,若将砚盒盖紧,其墨汁可经久不干。另研墨时,当墨锭作用于砚堂时,由其内应力产生适当韧性,使墨锭有如一股神力粘附于砚堂面,所得墨汁细腻均匀,水乳交融,黑亮沉凝,谓之发墨。由于辽砚界面有显微锷,使其下墨效果极佳。因而素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发墨护笔为群砚之首”的雅誉。 发展到清代,此奇石已不止局限于雕刻砚台,还用来雕刻屏风、烟盒、座屏等欣赏和实用品。相传清代始祖努尔哈赤在一次游猎时不小心迷路,遇到一村,看到青红相间的奇石铺地、围成院落,颇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感,便令随从请来当地一位知名老者,才知这就是流传久远的辽砚砚石,恰好此老者擅长雕刻,家藏有几方宝砚,既送于老汉王,这位马上皇帝爱不释手,此后,辽砚一度传开,在努尔哈赤的号令下,老者又雕琢了一座山水座屏,现收藏于沈阳故宫内。 1929年,张学良将军下令征集辽砚,参加全国首届西湖博览会。当时辽砚闻名遐迩,与端砚齐名,并有“南为端砚,北为辽砚”的称谓。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时,带去四方辽砚,以作馈赠,被日本的友人称为是中国的“国宝”,小平高兴地说“辽砚是中日友好的特殊使者”。
1998年初,沉睡在瓦房店市地下五六百年的一处明代古墓被挖掘出土,在大批随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方雕饰精美的龙风砚。揭开砚盖,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当年盛在砚池中的墨汁依然能濡湿笔尖。砚底清晰刻着“白云寨”字样,经专家考证,这个“白云寨”即为明清时期桥头镇的旧称。 当年张学良将军与其蒙师白永祯合赞辽砚的绝句为:“关东山里奇宝开,蓝天红霞凝石材。能工巧匠雕辽砚,珍品独秀四宝斋”。辽砚这枝绚丽的奇葩绽开着迷人的芳姿,为世人所青睐。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