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汉字书法之美》:一本书法审美的绝佳读本

时间:2023-03-31 04:35:51 浏览: 297 作者:笔墨纸砚网

《汉字书法之美》:一本书法审美的绝佳读本

如果你是一名书法的门外汉,想走近书法,近距离感受书法之美;

如果你已经练习多日,突然又遭遇瓶颈,感觉习字越来越不顺手;

这时你都可以看看关于书法审美方面的书籍。

我向您推荐蒋勋先生的《汉字书法之美》。

( 1 )以散文式的笔触,讲解书法的前世今生

与通常的书法理论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大类分小类,然后再一条一条地罗列内容,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

在行文中,蒋勋先生以一种清新自在、行云流水式的笔触,讲解了书法的历史。宛如蒋勋先生恰好坐在你的对面,为你娓娓道来书法之美。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仓颉 [ jié ] 造字”“象形甲骨”,再到“金文石鼓”“由篆入隶”,作者由时间而层层递进,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脉络,为你描绘出一幅中华书法最初的发展史。

( 2 )书法美学,如星辰点缀于时代的星空

“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体现” 。这是作者对书法美学的高度概括。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乃是隶书字体最显著的特点。而作者在讲隶书时提出了“波磔 [zhé]  ”这一专有名词。

其实“波磔”正是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扬起出锋的美学。这一美学恰如汉民族和皮建筑的飞檐架构。作者用埋虚哥特式建筑法国厄尔的“夏特尔大教堂”与日本奈良的“法隆寺”进行了比较(书中有图片)。

之后,从王羲之《兰亭序》开始,一直到清代的郑板桥、金农。我们的目光紧随作者的笔触,将依次感受唐楷的法度庄严、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表现,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

除此之外,唤液差亦能领略怀素与张旭狂草的酣畅淋漓,“碑”的厚重与“帖”的飘逸。近百幅书法、国画、人物图的展示,将作者的文字、你的想象和书法之美紧密连接。

( 3 )卫夫人《笔阵图》――以书法感知世界

“卫夫人”,是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老师。

这是一篇论述写字笔画的著作,我去百度了一下,是纯古文。作者在关于此篇的讲述中并没有引用多少原文著述,而是将七种笔画依据原文进行了拆解、阐释与形象化的延伸。

这七种笔画是:“点”“一”“竖”“撇”“弋”“力”“之(走之)”。

其中对于“点”的描述是:高空坠石。作者是这么解释的:“石头拿在手上,有重量、有质感,坠落时会有速度;打击到地上,会有碰撞的力量。”这些都是我们吸收到的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正是审美的开始。

那么书法上的一个“点”,必然就是形状、体积、重量和速度 … …

作者在讲解每一笔画时,都是递进式的,阅读时不会产生疏离感。即使一时难以理解,也可以从作者流畅的文字中得到些许引领。

(4)汉字与现代――传统艺术的时尚延续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5000年的文字,唯一的拼音文字。既是最古老的文字,又是最年轻的文字(作者语)。

作者在汉字与建筑的关系中,首先提到了汉代的“瓦当”,之后讲述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东方建筑园林文字的“品题”细节。之后讲述了“汉字书写在台湾”,文末又延伸到了大陆、日本、韩国、东南亚。

“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商店招牌,运输站名,公务机关标志,还是汉字书写。无非各地、各国之间汉字书写的方式和风格不同而已”。

书中也提到了书法与现代艺术,提到了当代艺术家徐冰,蔡国强;也提到了林怀民所创作的现代舞三部曲《行草》、《行草  贰》《狂草》。

《汉字书法之美》,它不沉重、不繁冗、不刻板,更是一部关于书法的散文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书法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他采用了一种亲切、随和的叙述方式,为我们缓缓铺开了一幅立体的中华文化审美画卷。

无论是对书法有些许兴趣的人,还是已经习作一段时间的人,抑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书中受益,得到心灵的浸润和认知的提升。

链接: 当当网《汉字书法之美》

向大家请教一下,西方书法和中国书法各以什么为美,什么才算好看的英文字体和中国字?最好能有图片……

近吵弊旁年来,随着东西方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过程的深化,欧洲的东方学家对于研究远东各

国文化历史区域的兴趣,思考这些国家丰富的精神遗产和物质遗产的兴趣,都明显地上

升了。很久以来,由于东西方文化长期隔绝,人们对于东方这些遗产所知甚少。我国和

其它国家的学者越来越喜欢研究远东各国的音乐、戏剧、绘画和其它文艺现象。正是它

们所特具的民族特征,使对东方的美学、历史以及整个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甚了解的

欧洲观众难以理解它们。西方和我国的学者通过比较分析,对某些文化现象进行平等考

察,取得了极其重大的成就。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先进的,因为它能提示「一般、特殊

和唯一三者的辩证关系,说明全人类文化的共同特征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特殊形式;而这

些特征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在每个地区的各种独特的民族变体中进行的。」①这类研究

中,最重要的是,通过东西方艺术的种类和体裁所特具的特殊因素,对其作为全世界文

化组成部分的那些特征所进行的探索。

由于欧洲和远东历史文化区域的经济政治和历史发展各具特色,东西方文艺中一些

术语相同的成分会具有不同的内容。无论是从更深刻地理解某种特定的文化现象,还是

从总的方面来理解某个国家的整个文化的观点来看,提示这些差异或 牾之处的性质和深

度,都可以说是不无意义的。因此,我们打算考察一下西方(这里主要是指西欧)和中

国都有的「书法」这一概念的内涵。

首先应当指出,欧洲和中国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是不完全一样的。在西欧,它指的是

一种书写得漂亮和清楚的艺术,主要与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编年史作者、书手、书籍抄录

者有关,然后才是宫廷与政府部门的文书。这些人的书写工具和材料是羊皮纸、普通纸

张、墨水和鹅毛笔。这一概念与一般的书写亦即人们的非公务书写关系不大。所以,欧

洲书法量重大的成就主要是在政府部门、书写学校需用要编写和抄录宗教书籍的修道院

中。到十九世纪末期,欧洲的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衰败了,让位于迅猛发展的印刷和打

字机。

中国对书法的解释比较宽泛,它指的是手工创作的一切象形文字符号。也就是说,

不管书写的具体材料和工具如何,也没有任何时代的限制。因此,中国艺术学家实际上

将一切碑刻文物都纳入这一概念,从殷代(公元前二OOO年中叶)的甲骨到周代的铜器从

欧洲美学的观点来看,书法首先与纸上的题写有关,而与其它材料上的题写关系不大。

因此,在欧洲人看来,

「中国书法」这一概念首先是指用墨题写在纸上的字,尽管中国书法史上的古典时

期刻在石上的书作并不少于写在纸上或绢上的书作。由于这个原因,欧洲人很难把甲骨

卜喊和青铜器看成是书法作品。因为照欧洲人的科学观念,这类文物按传统当属于碑刻,它

们首先是从古文字学或史学的角度引起人们的兴趣。

中国「书法」的内涵与欧洲历史文化区域的理解不同这一情况,可用一系列的原因

来予以解释。其中包括中国书写历史较长(近四千年),由此而形成的书写传统和实践

样为发达,对于书法约莫二千年的崇拜,还有因此而产生的对于各种书写文字的崇敬与

喜爱,无论它们是用什么字体写成的。此外,还包括书法艺术理论基础较为发达(单是

基本文献就有一OO余种,最早的产生于二世纪)。按照最早的书论,书法艺术作为一门

独立的艺术已存在近二千年。在这方面,也不能不考虑到中国的书写风格、类型和字体

远远多于欧洲,碑刻、拓本及其释文不计其数,传统学派乃至当今学派的语文学家对于

古文字学研究的非同寻常的喜好与热忱,以及中国人对于古代文物的珍视等等。由于这

种种情况,中国文化中的每一件碑刻实际上都具有高度的审美品质,都可以从审美的角

度来予以考察。在研究过程中,其重点往往会由古文字特征转移到审美特征,也即是说

,把书刻的东西当作书法艺术作品来考察,它们是在甲骨、青铜器上,还是在碑石上。

决定这一概念的内涵不一致的因素还有许多,姑且留待后文再说。这里只想找出某

种共同的东西,以便使我们能够谈论两种差异如此之大的历史文化区域中的书法艺术的

相似性。

首先可以指出,正如德升橡国文艺理论家与美术字艺术家卡普尔论证的那样,任何一种

题字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表现力以及该时代的色彩,而由于任何一种子书写体系的艺术字

都具有极大的装饰能力,这些题字会引起高度的美感。②这也可以用对线条及其组合的

心理接受来解释,而不问这些线条组成的是什么,是书写符号、象形文字,还是平面组

合。正如海伦姆论证的那样,观看的过程意味着「捕捉」和迅速意识对象的几个代表性

特征:色彩,转折,形式,等等。③他还指出,在对现实的视觉接受过程中获得的每个

新的视觉形象,「都会同过去在人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发生联系。这些形态印象在其相

类似的基础上相互产生作用,而新的形象也不能摆脱这种影响」④不懂某种语言的观众

在观看该语言的书写符号时,首先注意的是其量的特征、符号粗细线条的关系,笔画的

「游戏」及其表现力,篇章的节奏组织和符号之间富有动感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观

众即使不明白字句的涵义,也能获得美的享受。⑤所以由于心理反应的机制相同,欧洲

和中国书法的某些风格能够引起类似的联想。这就使我们能够来谈论它们在审美乃至结

构方面的相似之处。

以这个观点来将某些就其装饰特征而言最有代表性的西欧和俄罗斯的各种花体字同

诸种象形文字的书法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这样一些情况,例如,十三至十四世纪欧洲

礼拜祈祷书所使用的沉穆庄重的哥特体会引起丰富的装饰性联想,其庄重程度不下于中

国的篆书;古俄语中的装饰书体――花体字,在十四至十七世纪广泛用来突出标题和装

饰书脊,颇象中国战国时代(公元前五至三世纪)古奥的书体;西欧十四至十五世纪用

来书写课本和神学著作的比较自由的哥特体,与汉代的隶书有某些共同之处;而十五世

纪末德国的斜体字,十六至十七世纪法国的流行书体,以及十五世纪的古俄文草书,其

风格与动感所引起的视觉联想,几与中国的行书别无二致。当然,这些联想是极其相对

的,它们与其说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写体系的具体因素或结构特征的某种相似所造成

,毋宁说是上面所说的把线条当成不同色块的视觉艺术接受的特色所产生的。此时按相

应的法则组成的线条组合形成了种种形态趋向于竖立矩形的封闭性结构,在西方,这是

字母;而在中国,则是象形文字。然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主要是由竖线、横线

以及它们所派生的其它线条所组成的。这些线条以书法的形式反映出节奏的和谐,具有

同样的表现力。而笔画的粗细、横直、曲折、方圆的交替则会产生同样的秩序感,而不

管该符号属于哪一种书写体系。

任何一种收写体系的题字,只要是按书法艺术的需求来完成的,都会使观者产生高

度的美感,即使他不理解书定怕内容。这一情况也可以这样来解释,无论是个别符号的

结构,还是欧洲和中国书法的美学,其原则都是一样的。这是指符号的总的艺术结构的

匀称感、节奏感、「分量感」和和谐感,符号与空白、符号与周围空间的相互关系,以

及装饰性和变化性、动感等等。这一切是由视觉对于现实的接受的同样的心理特征所决

定的,就其本质而言,无论观众属于什么人种,什么民族,对他来说,这些特征都是完

全一样的。

欧洲和中国书法的共同因素使我们能够谈论它们的相似性,我们也可以在这两个历

史文化区域的书写史上找到这些因素。书法作为艺术出现之前,还存在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时期,此时,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书写在社会语言实践中发挥的仅仅是其作

为交际、记录和表达某种于社会有益的信息的工具的基本功能。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书

写发展的共同之处在于积累这种社会实践的实际经验,通过探索更为合适的线条,逐渐

完善书写字体,改进书写材料和工具,因文化传统和社会审美的需要而形成书写的审美

原则,从而最终为使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中国)或一种艺术形式(在欧洲)奠

定基础。这里应当指出,照马洛夫的定义,到十九世纪为止,欧洲的书法仅仅是一种颇

不受重视的艺术形式,⑥从来没有达到中国书法过去和现在所具有的崇高的社会地位。

与欧洲书法不同,自公元三至五世纪起,中国书法便被视为最重要的脑力艺术之一(与

绘画、诗歌并列),地位极高,理论基础雄厚,实践极其丰富。自那以后直至今日,书

法在中国始终被作为一种高尚的、大众化的、为社会所喜欢、推崇和理解的独立艺术而

备受珍爱。大约也从那个时候起,象形文字便开始发挥两种功能:一方面,它继续服务

于社会的书写需要、亦即完成自己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书法艺术而在艺术

领域中发挥作用,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审美需。尽管西欧书写的发展也导致了书法艺术的

出现,但后者从来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依然停留在一种不受重视的艺术形式的「

等级」上,只用来抄抄写写,主要用来服务于社会纯实用的需要,当然是在比过去更高

的艺术水准上。可见,欧洲书法的出现,只不过意味着斜体字的美由于装饰因素的啬而

有了质的上升,这与秦汉以后中国书法功能的一分为二大不相同。

我们还想指出,自中国书法独立为一种高级的脑力艺术以来,象形文字书写的功能

范畴划分得十分明确(一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实用书写,一为艺术)。因此其功能属于

公务或个人抄写者,自然不属于艺术范畴,即使它们写得规规整整,达到相当高的艺术

水平。在这里,可以发现中国书法的作用、地位和审美原则与欧洲书法的区别。在中国

,属于书法作品的,要么是具有高度审美品质的古代碑刻、要么是艺术活动家这――诗

人、画家以及终身从事书法艺术的专业书法家的墨迹,还有在这方面富有天才的官员和

国务活动家的作品,他们在接受教育时都进行过专门的书法训练。此外,在将这件或那

件手迹归入艺术的范畴时,起作用的美学原则也跟欧洲不一样。这不仅是指作者要有高

超的技艺,更重要的是题写的内容、书写者的宗旨、表现在充满灵性的笔画中的书法家

内心的自由;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肯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在比较中国书法和欧洲书法的社会作用和地位时,不会不发现决定我们所考察的书

法这一概念的不同内涵的那些差异。这些差异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书写体系

根本不同,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道路不一样,这两个历史文化区域传统文化审美立场不同

等。

某些研究者认为,这些差异就在于书写的结构本身,亦即书写万分的结构之中(西

方写的是拼音字母,而中国是写象形文字),各种内容还是借助这些万分的书写而记录

焉的。比如,维列茨认为,欧洲和中国书法差异的本质即在于此。他说,欧洲各种文字

的字母,数量严格限定,书写形式相对固定,结构比较简单,因而表现能力不如中国的

象形文字。他指出,尽管构成象形文字的笔画的数目总的来看也是有限的,但每个单一

的象形文字都能写成一种独特的结构,「曲尽变化」,而每个字的面貌又取决于书法家

的技艺以及他的风格和审美倾向。⑦对这种所谓欧洲字母表现能力较小的论题,我们不

敢苟同。欧洲书写史提供了大量具有高度表现力、表情力和丰富的装饰特征的实例。书

写线条或笔画的表现力物质本身,使我们能够把每个符号(字、字母)都写得富有表现

力和美的魅力,不管这些符号属于哪一种书写体系。卡普尔说:「没有哪一种笔画会没

有美的表现因素。」⑧中国象形文字可以从其绘画渊源的描绘特征而予以说明的无与伦

比的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使它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丰富的视觉形象和智力形象。在承

认它的这些能力时,应当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其本质归要结底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感

情、以及他与大自然和宇宙的关系、反映生命的律动的中国书法,⑨能够更充分、更丰

富地体现形成象形文字的线条和笔画组合的一切表现能力。欧洲书法主要是为教会和文

书抄录效力,因而极其保守、规矩繁琐,限制了书法的表现能力,不能使它象在中国那

样得到充分的实现。

维列茨还认为,欧洲和中国书法的差异是由书写的不同美学立场决定的。他指出,

中国书法美学反对刻板和千篇一律,甚至主张「随心所欲」,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大

自然本身充满活力的变化。在中国书法中,横线和竖线很少写成准确无误的水平线和垂

直线,这样可以避免写得矫揉造作和呆板;而书法的魅力不是象欧洲书法那样靠严格的

匀称,而是靠使象形文字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各种组成部分及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姿态略加

变化,造成不平衡。

欧洲和中国书法美学方面的这些差异,主要是涉及现象的量的方面。它们无疑应当

引起重视,因为它们能够提示欧洲和中国对于人类周围世界、特别是艺术形式的传统美

学观点的不一致的程度。然而,它们涉及的主要是外在的形式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分

析并不能充分阐明我们所考察的现象的本质。因此,照我们的看法,应当重视其别的方

面,即质的方面。

上面所指出的欧洲书法和中国书法的不同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社会使

命。如同上文所强调的那样,欧洲书法是循规蹈矩、一笔不拘地写成的,其形式的清晰

与严格又与一定的装饰效果相结合。⑾到十四世纪为止,它一直是用来满足社会对于书

写的实用需要,完全服务于公文书牍。从此之后,公文书写便成了整个书法的象征。⑿

而中国书法满足社会审美需要的水平,并不下于其它艺术门类。如果说,欧洲掌握书法

的是完成「社会订货」的政府雇员或极少数显贵;那么在中国,书法则是人们认真从事

的一门艺术和感到自己有进行这门艺术创作的需要的富有教养的那部分人的一种心爱的

消遣形式。它是人的一种自我表现的手段和一个发挥其创作才能的部门,如同中国的传

统绘画「国画」以及诗歌或音乐一样。

研究书法准则,予以认真复制或者严格遵循,这是欧洲书法家艺术创作的模式;而

中国书法家则把研究理论著作和这门艺术的经典作品视为日后进行自由创作活动和发展

传统的必要条件。中国有许多既掌握了书法准则又终身致力此道的人,但只有那些能够

在大量临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技术个性,其艺术特征臻于独特境界的人,才能

成为杰出的艺术家。在这门艺术肯有发达的传统和广泛的普及性的情况下,在具有若干

个世纪的书写实践的条件下,要达到这一境界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还可以指出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书法实践的每一个时期都与欧洲这一实践的情

况不同:同时使用几种各不相同的书法,其中包括当时并不规范的「死」书体。这一定

在中国的当代书法中显得特别突出。无论是在展览会上,还是在专业出版物中,都可以

看到按照书法艺术的原则写成的古往今来的各种风格和字体。这表现了作为一种继承文

化传统的体现和丰富的物质的精神遗产,作为一个联系古今的环节的书法艺术的民主性

和进步性。

与欧洲书法不同,中国书法是审美因素和伦理因素的辩证统一,因而具有明显的教

化性。中国书法家在创作时主要彩诗歌、富有韵律的散文以及其它古典作品,它们在中

国的社会生活中长期发挥了高度的化理道德和人道主义作用。中国书法借助富有情感的

形式美化,大大加强了对观众的感染力,为之提供眼与心同时感到欢欣的良机。

近年来,作为对鼓吹不要思想和脱离现实、用可疑的东西偷换稳定的文化价值的资

产阶级大众文化商品化不良后果的逆反,西方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明显上升了。欧洲装

饰艺术家和花体字设计家越来越喜欢求助于中世纪西欧书法艺术的丰富遗产,在书刊装

帧以及广告、商标、招牌等的装潢中,运用长体字和书法的某些装饰性因素,从而使这

门凝聚了千百年来人类的实践,但却已被忘却的艺术得到复兴。

当前,中国书法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一「民族珍宝」的命运

,如同整个文化的命运一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已为广大劳动君众所掌握。在

这个国家的数千年历史中,人民政权首次使人民受到教育,为他们敞开了大中小学的校

门。除了接受教育之外,中国劳动人民还获得了接受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机会。自人民政

权建立之后,他们不仅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还因在其中注入了的

新内容而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力。在人民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闪现出先前被掩盖的新的

外沿。书法以其无限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开始赋予自己的艺术语言以文化的

精神价值、从沙龙艺术变成了人民的艺术。

幸运的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探索「无产阶级新文化」和反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时期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的传统并没有被忽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它也经受住

了考验。它活在每个新的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商店或艺术社团书写精美的名称上,

活在每本杂志、每本新书的题名上,活在每本书法艺术杰作集子里。这一传统保存在成

千上万专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手中,保存在刚刚学会拿笔写字的儿童的手中。

欧洲书法和中国书法,它们的差异是如此之大,而人类自古已然的对于美的追求,

对于和谐和完美的自然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的天生追求,又是如此相似。

本文并不奢望全面地考察问题,其目的仅仅在于比较集中地探索书法艺术这一内涵

和层次如此丰富的概念。对于我们所涉及的这一问题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当能使它的其

它方面得以阐明,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全面而又正确的相互理解。

西方书法与中国书法不同的是,西方书法不是用毛笔写的,而是用特殊的扁笔与纸面呈一定角度书写而成,其中最有名的笔为鹅毛笔。

在爱尔兰,僧侣过去都使用安瑟尔字体Uncial letters。在苏格兰和其他地方,从这之后开始以“岛国风格Insular style”称呼这种书写方式。这也是泥金装饰手抄本的全盛时期。

查理曼大帝接著为西方书法带来剧变。他任用了阿昆Alcuin,约克大修道院院长,阿昆来到查里曼大帝的首都亚琛Aachen并担下了将所有文字体修定的重责大任。他接著也为查里曼大拍卜帝发展了新的手写体并命名为“卡洛林王朝手写小写体Carolingian minuscule style”

哥德字母接著在11世纪出现了。意大利也有大法官体Chancery和意大利手写斜体。这时候的泥金装饰手抄本的字体也被影响了,因此又盛行了一阵子。

然而,15世纪后,约翰・古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使手写和手工装饰的书很快的就退出流行了。

19世纪袭闭穗末,威廉・莫里斯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其他人,重新发现并再度发扬西方书法之美。有许多书法家如爱德华・强斯顿 en:Edward Johnston, 艾瑞克・吉儿 en:Eric Gill等,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西方重要的当代书法家是亚瑟・贝克 en:Author Baker与赫曼・查夫 en:Hermann Zapf。随著手写在沟通行为中越来越少见,西方书法逐渐只在特殊情况与活动中见到,大部份用在婚礼请帖与通知上面。

其实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在西方是不存在的,是国人给分类的!

我国的书法分为正书、草书、隶书、篆书、行书

中国字体,又称书体,是指文字的风格式样。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是技术制图中的一般规定术语,是指图中文字、字母、数字的书写形式。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态芦中有欧(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西方重要的当代书法家是亚瑟・贝克 en:Author Baker与赫曼・查夫 en:Hermann Zapf,他们的字体算是好看的英文字

而中国字体繁多,要比较哪个好看那就见仁见智了!

个人觉得西方字体以“斜”为美,中国字体以“正”为美

我这个回答估计你是不能接受的,以我学书法所了解的的知识,来说一个基本上没有异议的事实:书法是汉字(象形文字)独有的的线条艺术,已上升到与绘画相等的艺术方式,全世界所有的书法全是以虚卜物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行为(基本上可以简单的这样认为:只有中国,日本有书法,朝鲜韩国也有,不过我不太了解。日本朝鲜也是学习中国书法的)。我不否认西方以字母为载体的书写方式有很多的技巧,也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但它终不能上升到艺术的境界。所以它只能称之为书写方法,不能象中国书法一样称之书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以韵味为美,看到一幅书法,除了文字表达的东西以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书家的性格,心情,他的审美观以及文化内涵。我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会有多方位全面的感知,会产生共鸣,就如同读一首唐诗,浮想连篇。总之对弊岩书法了解越深就越是感触多。

至于西方书写美学,我不太了解,不敢多讲。

纯手打,学问有限,也许我表达得不够好,但意思却不会太离谱。

答非所问差液,请楼主见谅。

西方书法 重观赏性 东方书法重欣赏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