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浅析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摩崖石刻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5-12 20:49:36 浏览: 77 作者:笔墨纸砚网

[摘 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原有一处摩崖石刻题记文物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又新发现一处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摩崖石刻题记;古道;联系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一处是“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斧正。

一、“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与“零关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联系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东经102°29′49.3″,北纬28°35′48.1″,海拔1700米。题记刻在村子西面,罗家山山脚古道旁的崖壁上。题记刻于清代,行书,竖写。“零”字高0.9米,宽0.7米,“关”字高0.78米,宽0.6米。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与零关古道的关系:零关古道开通于汉代。汉武帝元光乱棚银五年(公元前130年),蜀人司马相如奉使首通西南夷,“通零关,桥孙水,以通邛都”(1)。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向南渡大渡河,开通零关道,在孙水河上v“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南约80公里今孙水关遗址处。)架起桥梁,道路一直通达邛都(今西昌)。汉代越西郡(今凉山州大部分地区及周边的一些地区,西昌是郡府所在地)。所属十五个县,零关县是其中之一(2)。零关县是汉朝时期哗宴的一个县,零关道汉代所开,零关道以零关县而得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零关”摩崖石刻题记所在的崖壁下面是古道,崖壁不高,便于雕凿。“零关”二字雕凿在此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说该道是零关道,其二是说该处属零关县。“零关”摩崖石刻题记雕凿于清代(3),那时零关县早已不存在了,所以“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应该表示的是零关古道的意思。今越西的地貌与汉代零关县的地貌一致――境内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当年开通此道十分不易,所以《史记》中特别提出司马相如“通零关”一事。“零关”二字雕凿在此,作为零关道的标志,向过往的人们提示:已经到了零关道的险要地段了。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南侧10多米是鱼洞河,此地历来都是古道上的关口,修有长亭供人休息,民国时拆除。“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北3.5公里的越西县城外南街,清代嘉庆时建有一大牌坊,牌坊正面书“零关古道”,背面书“相岭通衢”(4),牌坊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可见,零关古道的名称自古有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零关”摩崖石刻题记表示的就是零关古道的意思。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的由来:“零关”摩崖石刻题记没有题款,是什么时候雕凿?出自谁人之手?我们现有史料上没有找到明确记载。“零关”二字曾在当地流传较广的是西汉司马相如通西南夷时所书;另一种说法是清代四川书法家,曾任云南省罗平、武定州知州,越西籍人马所写。以上两种说法均无确切依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县史志办调查,“零关”二字为清代浙江人氏,民国初任上川南观察使粱正麟手迹。粱正麟与马关系甚密,后成儿女亲家。两人均好书法,造和者诣颇高。粱正麟应马之邀来越西,在听马等人讲越西的悠久历史及零关古道的事后,欣然提笔写下“零关”二字,后刻于罗家山崖壁上。

零关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联系:零关道在汉代是指零关县境内的道路。后来,人们把从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的这段古道称零关道。现代学者又把从成都经邛崃、雅安、汉源、越西、西昌、攀枝花、大姚、大理这一段古道进一步扩展称为零关古道,称“南方丝绸之路”西线段。零关古道在云南大理与“南方丝绸之路”东线段(又叫五尺道,即从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到大理)交汇。两条路线在大理一带会合,再大致循滇缅公路走向,经保山、腾冲,沿大盈江而下,至缅甸八莫,由八莫到达印度(5)。成都到云南、缅甸、印度及欧洲的这条国际商道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

零关古道在不同地段,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如镇西古道、清溪道(唐)、小山道(又叫孔明鸟道)、牦牛道等,其实都是零关道的组成段。零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西南的“茶马古道”是指云南、四川等内地的茶叶与藏区马匹交易,即茶马互市形成的通道。茶马古道起于汉,盛于唐(6)。中国西南茶马古道有两条主道,一条是滇藏茶马道,该道起自云南西部大理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到达西藏拉萨;一条是川藏茶马道,该道从成都、经邛崃、雅安、康定、巴塘到西藏拉萨。“零关古道”北头在雅安与川藏茶马古道相接,南头在大理与滇藏茶马古道相连。“零关古道”与川藏、滇藏的“茶马古道”相通。“零关古道”沟通了川藏、滇藏的“茶马古道”主道。

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流通的除了“丝绸”、“茶”、“马”主流货物外,很大一部分是沿途货物的互换。如越西的土特产,特别是清代、民国时期的**等货物,向南流向云南方向,向北流向成都方向。当地马帮、背夫也有将当地货物运到雅安后,直接运往康定等藏区,交换所需物品。越西境内也有牦牛和马匹出产,牦牛和马匹运往汉源、雅安,交换成茶叶等物品运回越西。零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茶马古道的支线,是汉、藏、彝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线。

二、塔拉摩崖石刻题记――“零关古道”上发生的事件

从汉代开通零关道为官道开始,以后各朝代都有过派兵戍守道路,但道路也有时不时被阻断。阻断道路的原因有自然因素,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土匪或叛匪,他们占据古道险要处,袭击过往官员和客商。史料记载数不胜数。据《越西厅志》(清代)记载:明万历辛卯、壬辰年间(1591-1592年),四川凉山北部番、倮等少数民族“叛乱”,阻断道路。之后,朝廷派四川都督刘挺将军前来“平叛”。刘挺分兵八路,战数月,大小五十六战,在西面大败宁番,在东面攻破巴姑及大小凉山各叛头目,攻克了桐槽、沈渣、阿都、夏卜等越北诸寨。斩首三千三百多,平息了“边患”。平息叛乱后,刘挺亲题“鲸鲵封处”四个大字刻碑,立于越西天皇寺下。现该碑存放在越西县文物管理所内。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县文物普查队在距“零关古道”约4公里的山上发现了一处摹崖石刻题记。摹崖石刻题记在塔拉村附近,所以命名为“塔拉摹崖石刻题记”

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位于凉山州越西县白果乡塔拉村,在村东面半山腰的山崖上。东经102°36′50.0″,北纬28°48′40.0″,海拔1803.6米。题记刻在长3米,高2.5米,约9平方米的崖壁上。题记为楷书,从右到左,竖写,每字见方10厘米,共30个字。字距地面60厘米。题记刻于明代万历癸丑年。其内容为:“明左都督刘挺同男文昭奉旨征剿番倮,岁之,万历癸丑季冬,师抵此地全捷”。字迹基本能辨认,个别字较模糊。

“塔拉摹崖石刻题记”在史料上没有记载。此次发现的“塔拉摹崖石刻题记”是明代都督刘挺奉旨在越西征剿番倮时的又一处遗迹,说明刘挺亲率军队,打到零关古道东侧的漫滩河东面山上,便彻底平息“叛乱”,大获全胜,完成了此次清剿战役。“塔拉摹崖石刻题记”表明了刘挺最后一战的具体时间、地点。这次新发现的“塔拉摹崖石刻题记”,弥补了越西史志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明了明代万历年间发生在越西“零关古道”上,朝廷派兵“平叛”番倮的一件重大史实事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今天,零关古道虽然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但古道上一个个深陷在石板路上的马蹄窝,一个个背夫拄拐休息留下的拐子窝,依然能让人联想当年古道的繁华。“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塔拉摩崖石刻题记”留下了曾经发生在古道上难以忘怀的志同友情和刀光剑影的悲壮故事,刻下了“零关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密不可分的关系。

注释:

(1)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

(2)(4)(清)马忠良:《越西厅全志》卷二之九,古迹。

(3)越西县志编纂委员会:《越西县志》。

(5)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7)。

(6)李炳中,潘红兵:《茶马古道(雅安段)文物撷珍》《四川文物》2010年3期。

作者介绍:刘明(1963-),男,汉族,四川越西县人,大专学历,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中级职称(文博馆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