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宣砚

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介绍诸葛亮?

时间:2023-06-17 14:56:51 浏览: 287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介绍诸葛亮?

徐庶介绍诸葛亮

《三国演义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

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

二、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谁?

我认为当代还健在的,以后能在历史长河有一席之地,或说能雁过留痕的,大概是周慧裙先生,田蕴章英章兄弟。周先生中年时期所写行书优美俊俏,晚年入碑,镕米苏黄于一体,独创自己的风格,虽然有不少争议,认为火气大太,但个人认为还是能有一席之地的。田氏二位先生,行草俱不隹,但能把欧楷写的如此精致优美,实属不易!

欧阳中石有些题字棒极,比如西湖边岳飞墓里题字。初见启体惊为天人,后发现他是用毛笔写硬笔字。林散之号称字意境,有点,莫非内力贯注?然终不是传统美。沈主席的字不认识,苏主席描字有视频上传。

很多地方的景点,机关,题词都有欧阳中石,欧阳的书法也自成一派很有特点,欧阳先生可能跟市场和趋势走的比较近。

单论书法功力,曾看过几副启功作品的真迹,个人觉得那种笔力雄劲入木三分的内功,我觉得启功的更胜一筹。

三、在云南大理自称是书法大师李振玉、他的字只卖300元一幅是真的吗

300一幅不叫书法家。我在广州莫非书法家那买了几副字,是2000块一平方尺。书法家的字画是按平方尺算的。

四、急需"羲之墨池"典故,谢谢!

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鉴赏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猛塌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失之空洞说教。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活了墨他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首知数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约,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他的记叙,虽要言不繁,者首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7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琵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孕,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一、王羲之介绍

王羲之在公元303年生于东晋,在七岁时就开始学书法。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伯父和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夫人。王羲之先学正楷,在他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开始创立自己的风格,并自成一体,独创一格。他的行书生动活泼,于间架结构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感情。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是《兰亭序》。这是他在公元353年完成的作品。那时候,王羲之邀请了41位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他们坐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顺序取觞饮酒作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26人作诗,一共写了35首。王羲之带着醉意,即席挥毫,为这些诗作序,写成《兰亭序》。《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它的原本后来被唐太宗取去,作为自己的陪葬物。《兰亭序》的原迹虽然在公元650年失传,但王羲之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太宗对《兰亭序》的偏爱,促使更多书法家学习和临摹王羲之的字体。

二、曾巩介绍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四百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刊本。

三、史书中有关王羲之的记载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晋书・王羲之传》卷八十

荀伯子《临川记》云:“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在。”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一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