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描写“印章”“篆刻”的文章吗?
一、有描写“印章”“篆刻”的文章吗?
篆刻书籍多,撰写角度多,内容也非常丰富,
篆刻理论类、技法类、字典类、印存类、鉴别投资类,体系特别完整
入门者对所有书籍不可能都去看一遍,这个阶段主要以学习技法、摹印临印为主。
今天就说说入门阶段最实用的几本书,书不在多,吃透才行。
第一本:《篆刻五十讲》
篆刻五十讲
人手一本,应多翻来覆去多看几遍,能够给予学习篆刻的人正确的学习思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讲的内容简单了一些,如果能够举一反三,每篇都是一个大体系。本书集合技法类、印存类书籍一块学习,是非常好的组合。
第二本:《汉印三百品》
汉印三百品
汉印三百品 印面对照图
印存类书籍,汉印精华。里面的印存做了一些技术处理,有得印做了补全,临刻起来更容易一些。这本书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有印面图,当临刻好之后,可以蘸墨,和印面图做对比,是一个非常好工具书。
第三本:《汉印精华》
汉印精华
汉印精华注释
还是工具书,一本真正研究汉印并做整理的书籍,印谱分官印、道家印、私印、鸟虫篆、吉语印等等,官印部分也做了简单注释,了解什么时期的印,是怎么来的。
摹临的一本好范本。
第四本书:李刚田马士达《篆刻学》
【必看】《篆刻学》是十年时间,众多老师一块完成的一部篆刻巨作,属于学科类巨作,前无古人,对于篆刻学科学术最完整的理论框架。涉及篆刻形成、发展、历史、名人、技法、美学、创作、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全面,不可多得的理论好书。
第五本:《李斯峄山碑》
摹印临印的同时,也要练习篆书。
入门类篆刻书籍以印谱、技法为主,入门阶段都知道重在多刻,书有了,工具有了,剩下就是刻了。
二、篆刻入门看什么书
篆刻技法入门
篆刻五十讲
篆刻教程
篆刻字典
我觉得最好看看视频吧,因为视频有讲解又生动总比对着一本书好
篆刻入门自学要多利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篆刻视频多看几遍,学的时候先练线条,再临汉印和边款。线条可以从回文开始练习,在线条练习和临印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水印上石,反写上石。
另外可根据情况看一些印谱和篆刻理论、篆刻艺术欣赏的书籍,推荐如下:《二金蝶堂印谱》、《篆刻技法》、《秦汉官印赏析100例》、《汉印技法解析》、《元朱文技法解析》、《吴昌硕印谱》、《十钟山房印举》、《汉印三百品》、《陈巨来治印墨稿》、《齐白石印谱》、《汉印分韵》、《篆刻学》、《篆刻艺术赏析》、《秦汉私印赏析100例》、《先秦古玺赏析100例》等等。
这些篆刻书合集均出自 古籍阁 那个篆刻的资料合集中
另外一些篆刻和印章书籍也非常不错,很值得参考和研究:
篆刻入门书籍目录: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七篇》《战国c印分域编》《掌上金石大字典》
《古印陶 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折》《鸟虫篆印技法解折》
《秦印技法解折》《汉印技法解折印》《元朱文印技法解折》
《方介堪精品鸟虫篆印》《施晓峰篆刻网络展》《乔尼陶印展》《书法.篆刻-篆书百家姓》
《明清着名藏书家-藏书印》《明清着名藏书家[1].藏书印.》
《来一石先生篆刻》《来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桂建民篆刻与杂谈》
《增补徐三庚印谱》《壬辰年迎春篆刻展》《赵之谦经典印作技法解折》
《古玺技法解折》《齐白石经典印作技法解折》
《十钟山房印举2版》《印学史[沙孟海]》《印苑巨匠钱瘦铁 [韩天衡]》《印面》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篆书卷》《历代印风系列 汉印》
《大千印留》《天津博物馆藏印》《宝子碑》《封泥汇编-福庵》《将军印100方》
《履Q三代朱迹》《山西博物院藏历代玺印》《峄山碑》
《浙派经典印作技法解折》《邓石如经典印作技法解折》
《吴昌硕印作技法解折》《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折》《浙派篆刻》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
《(清)赵之谦篆书临峄山刻石》《(清)赵之谦篆书铙歌》
《云峰印社书法 篆刻》《以文会友-武陵老井近作28方》
《先秦玺印图说》《刘新惠书画印作品展篆刻篇》《北魏张玄》《十钟山房印举》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
《方介堪《心经》原打印谱》《方介堪篆《心经》》
《古玺鉴赏150例》《古肖形印臆释》《古陶文汇编》《吴昌硕临石鼓文》
《吴颐人篆刻作品展示》《图释古汉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历代篆刻作品精选》《古图形玺印汇》《古玺文编》
《古玺汇编 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古玺汇编》
三、中国篆刻史的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印以示信:玺印的起源
一、古代文献中关于玺印的记载
二、商三玺的发现和研究
三、古陶器铭记上遗存的玺印早期形态
四、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印史有待于新资料的发现
第二章 印无定制:战国古玺的分类、分期和分域
一、战国古玺的形制与分类
二、古玺的用途
三、古玺的断代和分国研究
四、齐系古玺
五、燕系古玺
六、三晋系古玺
七、楚系古玺
第三章 天籁之美:战国古玺的艺术成就
一、古玺的文字变化和章法构成
二、不同地域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特色
三、精湛无比的战国私玺
四、注重装饰趣味的吉语玺和成语玺
第四章 统一印制:承前启后的秦印
一、战国时期的秦系玺印
二、秦代官印制度的建立
三、皇帝六玺是秦官印的标准模式
四、秦印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五、秦私印比秦官印更有艺术魅力
第五章 汉官威仪:汉代官印制度及沿革
一、西汉官印和汉代官印制度的确立
二、新莽时期的创新与变革
三、规复旧仪的东汉官印
四、汉代官印的制作与管理机构
五、铸印与凿印
第六章 印之韶乐:汉印风格的典范意义
一、汉印风格的完善和汉印的历史地位
二、缪篆文字的规范意义
三、异彩纷呈的汉代私印
四、玉印、鸟虫篆、殳篆、肖形印
第七章 汉印尾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制与特征
一、沿袭汉制的三国官印
二、回光返照的西晋官印
三、东晋和十六国官印
四、南北朝官印
五、六朝私印
六、从泥上到纸上
第八章 一泥封关:古代封泥制度和封泥的艺术价值
一、古代文献中关于封泥的记载
二、简牍的封检和封泥的施用
三、封泥的大量出土与著录
四、战国封泥,秦封泥、汉封泥
五、封泥的艺术借鉴价值
第九章 官样文章:隋唐及其以后历代官印
一、隋代官印制度的变革
二、唐代官印特有的形制:蟠条印
三、宋代官印与九叠文的出现
四、融入少数民族文字的辽、金、西夏官印
五、远离篆刻家视线的元、明、清官印
第十章 大俗大雅:元代押印的起源、类型、特征及艺术价值
一、押印源于手书花押
二、花押曾是宋代宫廷中的时尚
三、元代押印的类型和特征
四、元押印的艺术价值及影响
第十一章 艺术觉醒:唐宋时期印章由实用向艺术的转化
一、文人参与是古代实用印章文化品质的保证
二、书画鉴藏印的发端与发展
三、南唐、宋、金御府收藏印
四、早期收藏印在篆刻史上的意义
五、宋代文人的书画款印
六、宋代金石学的兴起和集古印谱的出现
第十二章 印坛复古:元代篆刻的成就与影响
一、元代文人复古主义的印学主张
二、元代集古印谱的盛行
三、元代文人印宗秦汉的艺术实践
四、元代开始出现自篆自刻的艺术家
第十三章 猗欤盛哉:明代文人篆刻的兴盛
一、默默无闻的明初印坛
二、走上繁荣的明代中期篆刻
三、明代中后期印坛开宗立派的风云人物
四、精彩纷呈的集古印谱和印学理论专著
五、明代后期印人流派的划分
六、明末印人汪关、朱简、梁裹
第十四章 以印寄怀:清代前期篆刻的遗民之风
一、遗民印人和前朝印风
二、隐于扬州创立徽派的程邃
三、林皋为首的虞山派和王睿章为首的云问派
四、活跃的东皋印人
五、不列门派而成就卓著的印人
第十五章 顺天适我:清代中期印学繁荣的前奏
一、特立独行的山东印人高凤翰
二、名重一时的江浙印人金农、汪士慎和高翔
三、郑板桥和四凤楼印谱
第十六章 双峰并峙:清代中期浙派崛起和徽派振兴
一、浙派概述
二、浙派开创者丁敬
三、浙派前期印人蒋仁、黄易、奚冈
四、浙派后期印人二陈、赵、钱
五、徽派概述
六、邓石如的游艺生涯和以书入印
七、巴慰祖与“歙四子”
第十七章 大师迭出:晚清印坛达到极盛
一、书印合一、抱道自高的吴让之
二、心高气盛的天才艺术家赵之谦
三、以诗书画印负重名数十年的吴昌硕
四、以布衣佐于卿相之间的黄牧甫
第十八章 群星璀璨:近世印坛的繁荣景象
一、海派与粤派,是吴昌硕、黄牧甫印风的延续
二、新浙派和师古出新的印人
三、端严秀雅突过前人的赵叔孺
四、大刀阔斧惊世骇俗的齐白石
五、近代印学社团和西泠印社
-
测八字取名 紧急 测八字取名 紧急 男:“清如”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语出清代著名书画家张之万赠其二兄蕙圃之经典宅第对联。 ¬ 山清如洗,树翠欲流,几
-
西和县现代书法家是谁 明代山销一个大书法家叫董其昌。顷唯返这个就是说他吧。 我想,其昌不是现代书法家的笔名。我也不是书法界的,不太清楚。 凡是书法家都雀饥知道董其昌。
-
蒋德文画家介绍? 蒋德文字易津.号三元道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广西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协会员.全州县美协理事.七星区美协理事.八桂艺盟成员.中国少数民文物
-
一、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常炖牛腱子肉的做法如下: 主料/辅料:牛腱子一块、葱半根、姜4片、蒜6瓣、老抽1勺、鲁花酱油2勺、料酒1勺、香叶3片、肉蔻1个、花椒20粒、桂皮2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