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七仙女”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七仙女”的诗句有哪些?
红自娇艳花自羞,温柔端庄大仙女.
温柔可人瞻郎顾,两情相印千年守.
下凡助妹郎相随,夕阳之下定终身.
雨过天晴风光好,相伴相守永世情.
武力之源二仙女,寒冰美人倚仙阁.
孤傲高洁若冬梅,橙衣倩影自在飞.
为寻小妹入凡尘,王府大牢遇郎君.
烟消云散真情露,天涯海角与君伴.
黄衣翩翩轻盈舞,彩蝶悠悠梦断肠.
心直口快天理道,谁是谁非分辩清.
七仙女基本信息如下:
七仙女,通常指神话传说中玉帝的七个女儿。《西游记》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据说名字分别是天寿、天阳、天荣、天昌、天显、天庆、天羽。在中七仙女叫红儿、橙儿、黄儿、绿儿、青儿、蓝儿、紫儿。生活中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1950年,这个传说有赖于源于安庆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而大扬于天下。至今仍有人将之混同为织女,到头来,董永与牛郎之间的关系便难以理清。
七仙女
七仙女,通常指神话传说中玉帝的七个女儿。《西游记》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据说名字分别是天寿、天阳、天荣、天昌、天显、天庆、天羽。在中七仙女叫红儿、橙儿、黄儿、绿儿、青儿、蓝儿、紫儿。生活中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1950年,这个传说有赖于源于安庆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而大扬于天下。至今仍有人将之混同为织女,到头来,董永与牛郎之间的关系便难以理清。
姓名:七仙女
年代:东汉
所属教派:佛教
相关著作:《西游记》
人物介绍:
红儿:红儿是王母的大女儿,性格稳重大方,优雅中带点高贵。她身为大公主,有许多事情她要负责任。而她无怨无悔,总是照顾好妹妹们,在她们困难或者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伸出援手。她与食神相爱,同时也不忘惦记她的母亲――王母。她是一个难得的孝顺而又忠于爱情的仙女。
橙儿:除了红儿,就是橙儿最大了。她刚毅果断,总给人觉得似乎不近人情。其实她很关心妹妹们,虽说有时她也提出与其他仙女们不同的意见,甚至与妹妹吵架、动手,可是她心中还是时时刻刻牵挂着自己的姐妹。当红儿不在的时候,她可以主动担当照顾妹妹们的责任,实在令人佩服。
黄儿:生性冲动果敢的她,与金咤的这段感情可以说是天注定的缘分。她们在那天大家之后,命运就把她们两个捆在一起,不分离。然而,断臂那次,黄儿被金咤的这种愿意牺牲他自己而不要黄儿受到伤害的精神感动了。也许是在塔中黄儿的愤怒触动了金咤,金咤这个向来孝顺的孩子背叛了他的父亲李天王。
绿儿:最聪明机灵的仙女。她曾出过许多主意。比如在广寒宫中变成后羿。后来,因为她偶然一次下凡,认识了鱼日。在七仙阁,她施法使云朵变成鱼形,进而想到了鱼日。这个搞笑自信的男孩自此在绿儿的心中深深扎根。后来鱼日失忆,绿儿悲痛欲绝,想尽办法,终于鱼日想起来,两人就这样相爱了。
青儿:漂亮可爱是她在人间有那段“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眼球”的原因。后来她被失手打下反间,失去灵石。住进王府之后倍受贾大人的欺凌,竟被划伤了脸。她在逃出王府之后被人欺负,幸亏遇到了马天龙。而她,把马天龙对她的好她记在心里,等到得回灵石的那一天,就下定决心与马天龙在一起。
蓝儿:她满腹诗文,却胆小如鼠。在她下凡的那段时间里,认识了马天龙,进而遇见了柳宜宣,知道了两家有血海深仇。在柳姐的催促下,柳宜宣去报了案。但他报了案却因为伤害了马天龙而伤心。蓝儿看穿了他的心事,柳宜宣对蓝儿有了好感。到蓝儿为他被橙儿打的那一段,两人感情逐渐推向高潮。
紫儿:善解人意是紫儿的天性。可是就这么一个美丽善良的仙女,只因为和董永相爱而被剔除了仙骨,永远不能回天庭。在人间生活了一段时间,她和董永越来越不能分舍,但她仍然不记恨王母。在王母被阴蚀王打败,流落人间的时候,是她留下了王母并安慰。在决战的时候,因七星连珠,终于恢复了仙法。
敦煌飞天仙女的诗句
1. 关于敦煌飞天仙女诗句
2. 关于敦煌飞天的诗句
关于敦煌飞天仙女诗句 1.急求
素女结念飞天行,白玉参差凤凰声,天仙借女双翅猛。――《弄玉词二首》年代:唐 作者: 鲍溶
轻盈舞殿三千女,缥缈飞天十二台。定有仙人来种玉,蓝田归计少徘徊。
――《对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来何必召云,去何必飞天。我名不为龙,何能雨尔田。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水车问龙》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飞天上去,凤箫犹似月中闻。――《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大圣乐》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赠蓬子 》 年代:近代 作者: 鲁迅
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次韵孙职方苍梧山》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飞仙亦偶然,脱命瞬息中。――《丹元子示诗飘飘然有谪仙风气吴传正继作复次》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我无飞仙术,御气周八极;寸步常依人,艰哉万里役。
――《初入西州境述怀》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南山有飞仙,来结寻梅社。――《梅花绝句》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云外飞仙故不远,唤渠小为驻青鸾。――《秋晚登拟岘望祥符观》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却笑飞仙未忘俗,金貂犹著侍中冠。――《题丈人观道院壁》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秋来渐有佳风月,拟与飞仙日往还。――《幽居》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正令未逐飞仙去,要是巢居太古民。 ――《幽居夏日》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云端不遇飞仙过,谁顾幽人寂寞中。――《早秋》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初无金丹术,何以追飞仙?――《昼睡》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 ――《答从叔愈》 年代:唐 作者: 韩湘
飞仙山高迈,遗踪落清渊。――《寄题琴高台》 年代:宋 作者: 文天祥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北征》 年代:宋 作者: 陈与义
不如地上鸡,乃得窃药随飞仙。――《鹤跹跹》 年代:元 作者: 杨维桢
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飞仙。――《步虚四章》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飞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连少室孙。――《登封道中三绝 缑山祠》 年代:宋 作者: 苏辙
泸江东山山更奇,骑鲸飞仙归未归。――《题锦浪亭》 年代:宋 作者: 曹叔远
湖海一舟须此老,蓬瀛方丈自飞仙。――《寄文潜无咎少游三学士》 年代:宋 作者: 陈师道
上界足官府,飞升亦何益。还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识。
――《卢山五咏 卢敖洞(图经云:敖,秦博士,避》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语君白日飞升法,正在焚香听雨中。 ――《即事》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人人自有飞升骨,平却心丹是内丹。――《题妙庭观》 年代:宋 作者: 边维岳
2.急求关于仙女飞天或者嫦娥奔月的古诗词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O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b,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W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3.急求
素女结念飞天行,白玉参差凤凰声,天仙借女双翅猛。
――《弄玉词二首》年代:唐 作者: 鲍溶 轻盈舞殿三千女,缥缈飞天十二台。定有仙人来种玉,蓝田归计少徘徊。
――《对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来何必召云,去何必飞天。我名不为龙,何能雨尔田。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水车问龙》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飞天上去,凤箫犹似月中闻。――《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
――《大圣乐》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赠蓬子 》 年代:近代 作者: 鲁迅 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飞仙亦偶然,脱命瞬息中。――《丹元子示诗飘飘然有谪仙风气吴传正继作复次》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我无飞仙术,御气周八极;寸步常依人,艰哉万里役。 ――《初入西州境述怀》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南山有飞仙,来结寻梅社。
――《梅花绝句》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云外飞仙故不远,唤渠小为驻青鸾。――《秋晚登拟岘望祥符观》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却笑飞仙未忘俗,金貂犹著侍中冠。
――《题丈人观道院壁》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秋来渐有佳风月,拟与飞仙日往还。――《幽居》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正令未逐飞仙去,要是巢居太古民。
――《幽居夏日》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云端不遇飞仙过,谁顾幽人寂寞中。――《早秋》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初无金丹术,何以追飞仙?――《昼睡》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
――《答从叔愈》 年代:唐 作者: 韩湘 飞仙山高迈,遗踪落清渊。――《寄题琴高台》 年代:宋 作者: 文天祥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北征》 年代:宋 作者: 陈与义 不如地上鸡,乃得窃药随飞仙。――《鹤跹跹》 年代:元 作者: 杨维桢 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飞仙。
――《步虚四章》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飞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连少室孙。――《登封道中三绝 缑山祠》 年代:宋 作者: 苏辙 泸江东山山更奇,骑鲸飞仙归未归。
――《题锦浪亭》 年代:宋 作者: 曹叔远 湖海一舟须此老,蓬瀛方丈自飞仙。――《寄文潜无咎少游三学士》 年代:宋 作者: 陈师道 上界足官府,飞升亦何益。
还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识。 ――《卢山五咏 卢敖洞(图经云:敖,秦博士,避》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语君白日飞升法,正在焚香听雨中。
――《即事》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人人自有飞升骨,平却心丹是内丹。――《题妙庭观》 年代:宋 作者: 边维岳。
4.描写仙女下凡的唯美古文诗句有
1、《桂殿秋・仙女下》 ――唐代李白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
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译文:仙女从天而下,在汉朝的宫殿,明月高悬的夜晚吹起了玉笙。一曲吹完,却飞往天宫而去,只留下明月照耀下的千家万户。
2、《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译文:华美精巧的楼台阁被五彩云霞托起,那里面体态轻盈柔美的仙女数之不尽。当中有一个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玉环。
3、《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4、《杂曲歌辞・妾薄命》――唐代武平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译文:轻罗小扇就像一朵优雅的白兰花,她的纤腰上裹着用玉装饰的锦带舞动着来自天上的轻纱。让人觉得她是来自天上的仙女,而她回眸一笑时的灿烂更胜过繁星的光华。
5、《月中仙女骖鸾图》――元代叶J
云边仙女夜骖鸾,月下霓裳舞袖宽。
吹彻紫箫风露下,玉容玄发不胜寒。
译文:云边的仙女在夜晚驾驭鸾鸟云游,月下长袖款款,跳着《霓裳曲》。吹动紫箫,金风玉露相逢。如玉的面容漆黑的头发,也禁不住这样的寒冷。
5.描写仙女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仙女的诗词有:
1:有美一人,自天来此。颜如琬琰,眉似远山。静若秋兰,观之如画。动如春燕,恰似飞天(敦煌――飞天)。
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3、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4、明眸皓齿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5、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6、轻盈舞殿三千女,缥缈飞天十二台。定有仙人来种玉,蓝田归计少徘徊。
――《对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7、香魄已飞天上去,凤箫犹似月中闻。――《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8、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赠蓬子 》 年代:近代 作者: 鲁迅
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次韵孙职方苍梧山》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飞仙亦偶然,脱命瞬息中。――《丹元子示诗飘飘然有谪仙风气吴传正继作复次》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6.求描写敦煌的七绝名句,如“卷轴散溢孤香远,一度狂沙几飞天”之类
《反弹琵琶飞天舞》
反手拨弦自在弹,盛唐流韵袅千年。
莫高窟壁飞天舞,今献西安贵胄看。
梨园兴盛起开元,燕舞莺歌醉欲仙。
唐室风流今日再,琵琶声里梦飞天。
岁月流沙踏作尘,喧嚣历史乐留痕。
为从乐舞邀恩宠,欢快歌喉苦涩心。
为谁欢喜为谁愁?铃颤弦惊媚眼羞。
蝉翼妆披妖隐露,琵琶舞韵抢风头。
滑玉嫩脂通体香,风情万种觐明皇。
三千宠爱传独擅,谁问贵妃心底伤?
春宵诗
刘孝先
夜楼明月弦。 露下百花鲜。
情多意不设。 啼罢未归眠。
敦煌定若远。 一信动经年。
7.关于敦煌的古诗词
1、敦煌太守才且贤(唐・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
2、敦煌耆旧鬓皓然(唐・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
3、将军寻已戍敦煌(唐・徐铉・《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
4、将军寻已戍敦煌(宋・徐铉・《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
5、河东二柳敦煌索(明・王惟俭・《岁暮赠新安吴用卿》)
6、敦煌水涸龙驹伏(明・梦观法师・《题任少监百马图》)
7、万里敦煌道(明・王・《赋得边城雪送行人胡敬使灵武》)
8、敦煌钟鼓车(明・王稚登・《七十初度漫赋二十六韵》)
9、敦煌壮士抱戈泣(明・曾ぁぁ抖鼗颓罚
10、过得敦煌是酒泉(明・郑居贞・《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二首)》)
11、囊盛莫致敦煌种(明・朱曰藩・《燕引》)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关于敦煌飞天的诗句 1. 描写飞天的诗句
素女结念飞天行,白玉参差凤凰声,天仙借女双翅猛.――《弄玉词二首》年代:唐 作者: 鲍溶
轻盈舞殿三千女,缥缈飞天十二台.定有仙人来种玉,蓝田归计少徘徊.
――《对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来何必召云,去何必飞天.我名不为龙,何能雨尔田.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水车问龙》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飞天上去,凤箫犹似月中闻.――《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大圣乐》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2. 有关飞天画的优美诗句
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乐伎。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3. 描写敦煌飞天的文章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
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现将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和时代特点概述如下:编辑本段一、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
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
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
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
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
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编辑本段二、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1、兴起时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
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
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摹仿阶段,运笔豪放,大胆着色,显得粗犷朴拙。 莫高窟现存北凉石窟只有三个。
最具有北凉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画主体人物上方。
4. 关于飞天的诗
??难道真的厌倦了这凡尘
就这样飘飘羽去
云为裳
雾为纱
在何处的山巅采露为泉
饲鹿牧鹤
朝霞中为何还看见你
羞红的脸庞
和沐露的霓裳
那一曲空灵的采仙子
是出自你的玉笛?
在一个寻声而来的背影中
你却落下一滴泪水成泉
一转身飞在鸣沙山的壁画上
摆起一个千古的舞姿
微笑着
在众多的游人中
寻找一个前世的涅磐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