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全诗?
一、高山流水觅知音全诗?
全诗内容: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释义:奏一曲高山流水寻觅知音,知音不在谁人可以听懂自己乐曲里所表达的情感呢?斜阳余晖下,焦尾琴弦断音绝,寻遍人间再也不复见。
出自:俞伯牙《高山流水》作者简介: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高山流水觅知音》作者:伯牙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首诗是子期病故伯牙所作,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心中倍感凄凉,便折弦摔琴,从此再不弹琴。
二、弹琴唐刘长卿古诗注音版?
刘长卿《弹琴》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拼音版
lǐnɡlǐnɡqīxiánshànɡ,jìnɡtīnɡsōnɡfēnɡhán。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ɡǔdiàosuīzìài,jīnrénduōbùdàn。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背景: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三、古诗中关于弹琴的诗句
1.关于弹琴的古诗有哪些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扰兆风寒。《弹琴》刘长卿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听筝》李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古诗简介: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2.描写弹琴的诗词 1、《听蜀僧F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作者】李白 【朝代】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F怀抱一张绿绮琴,他是来自西面的峨眉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风。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2、《琴歌》――【作者】李颀 【朝代】唐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3、《船夜援琴》――【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除了舟中的琴族李乎,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4、《乔山人善琴》――【作者】徐珂 【朝代】清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译文: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
(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乔山人)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
5、《燕歌行二首・其一》――【作者】曹丕 【朝代】魏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 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兆悉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3.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 《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句子翻译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此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原文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句子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4.古诗词中 弹琴 坐看儿学字,卧听客弹琴。
――《闲趣》陆游举酒和神气,弹琴悦性灵。――《小雨》陆游花县弹琴暇,樵风载酒时。
――《陪王明府泛舟》刘长卿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杂咏八首》王安石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
――《马上作》白居易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英妙时。――《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杜甫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买山惟种竹,对客更弹琴。――《秋日》杜牧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卢纶弹琴对酒不知暮,岸帻题诗身自闲。――《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卢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王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王维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
――《咏怀》阮籍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帝子歌》 李贺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答宋之问》司马承祯只好岸巾披鹤氅,风清月白坐弹琴。――《虎丘六绝句・千人坐》范成大弹琴一长啸,不答阮与嵇。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苏轼。
5.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 《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句子翻译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此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原文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句子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6.古诗词中 弹琴 坐看儿学字,卧听客弹琴。――《闲趣》陆游
举酒和神气,弹琴悦性灵。――《小雨》陆游
花县弹琴暇,樵风载酒时。――《陪王明府泛舟》刘长卿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杂咏八首》王安石
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马上作》白居易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英妙时。――《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杜甫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买山惟种竹,对客更弹琴。――《秋日》杜牧
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卢纶
弹琴对酒不知暮,岸帻题诗身自闲。――《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卢纶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王维
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咏怀》阮籍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帝子歌》 李贺
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答宋之问》司马承祯
只好岸巾披鹤氅,风清月白坐弹琴。――《虎丘六绝句・千人坐》范成大
弹琴一长啸,不答阮与嵇。――《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苏轼
7.弹琴 古诗 弹琴
刘长卿
泠泠①七弦②上,
静听松风寒③。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8.刘长卿的古诗《弹琴》的解释 泠泠①七弦②上,
静听松风寒③。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听弹琴”(《刘随州集》)。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vv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
============================================
【诗文解释】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词语解释】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诗文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