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古诗赏析:采桑子(欧阳修)

时间:2023-08-02 01:43:09 浏览: 31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古诗赏析:采桑子(欧阳修)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廖廖数笔,就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采桑子 ①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

小题1: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2分)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桨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2分)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2分)

小题1:欧阳修仕途遭遇了不少明枪暗箭,受到了不少打击诬陷。词人通过对春天颍州西湖美景的描绘,既有消极悲观、厌进思退的情绪,也有对颍州风光真诚的向往,表现了词人闲适高雅的情调和旷达乐观的情怀。(5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诗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采桑子 阅读答案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3分)

(2)这首词运 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选择其中两种进行分析。(4分)

10.【古诗鉴赏】

(1)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答对任意4点得3分,3点得2分,2点得1分)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习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 ① 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

1、“芳草”,春季

2、不觉船移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采桑子(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

小题1:不矛盾。上阕是从“相随无别离”的角度“恨君不似江楼月”;下阕是从“团圆”的角度,恨君却似“暂满还亏”的“江楼月”。

小题2: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新奇。作者抓住抬头可见的月亮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性,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鲜的光彩。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分析。同样都是“恨”,可是前者恨“不似”,后者恨“却是”,看起来似乎非常矛盾,其实,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分析月亮的特点多样性,主人公恨君不像月亮“只相随无别离”——永远陪伴自己,永不分离,同时又恨君像月亮那样“暂满还亏”——团圆是短暂的,亏损却是长久的。无论是恨还是不恨都表达了主人公对君经常分离的无奈之情和思念之情。看似矛盾的句子,其实表达的思想是统一的,体现了辩证思维中的对立与统一。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解答这种类型题时,要先点出手法,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