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九年级语文古诗赏析题。求解答!

时间:2023-08-08 22:04:49 浏览: 137 作者:笔墨纸砚网

九年级语文古诗赏析题。求解答!

月明直见嵩山雪 是 诗眼

冬天的时节 寒冷 结冰 人们 出门游玩的很少 以至于楼亭都空闲了 但是呢 恰恰 寒冬的夜晚万籁俱寂 ,却又有 明月 照亮了嵩山上的雪 让人又有些暖意

表达出了 诗人意存高远 ,心境悠然的 心境!

初中古诗文赏析 急!!!!!

【考点分析】

近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对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比较热,而同学们往往无从下手,失分较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就古诗文赏析的考点作一归纳。

有关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内容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和比较两诗的异同。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客观选择题;一种是主观填空、表述题。

【解析题例】

一、划分诗句朗读停顿节奏

例如: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无误的一组是( )(2004年辽宁省中考试题)

A、梳洗 / 罢,独 / 椅望 / 江楼。

B、右手 / 秉 / 遗穗,左臂 / 悬 / 敝筐。

C、无可 / 奈何 / 花落 / 去,似曾 / 相识 / 燕归 / 来。

D、采菊 / 东 / 篱下,悠然 / 见南 / 山。

这一类题型一般针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做起来比较容易,难度不大,只要注意不把词语、句子(句意)划破,注意上下句子的对应一般不会做错。同时我们还应知道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音节划分,一种是按意义划分。特别要注意不能把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词、短语划断。因此 B是正确的。

二、分析诗歌内容

例如: 下面是对诗歌《望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和齐鲁的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却是奇险,突出山只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看出

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

“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这一题型要联系全句或全诗从字、词、句的含义着手,仔细品读理解其内容,并从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要想准确答出此题,我们必须了解此诗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题目中理解为诗人“意欲归隐的心愿”,显然是理解错了,此题应选 C。

三、赏析艺术特色

例如: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厅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

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

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

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盛收。

诗歌中运用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而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小见大和内容详略等。阅读选项对照诗歌进行分析不难看出D是错误的,这里应该是略写,而不是详写。诗中前六句详写了西湖早春生机盎然的景物,湖东景色这是一句带过,是略写。

四、比较两诗的异同

例如:1、比较下面两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渭 城 曲

王 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两首诗的主题都是写送别的,但李白在惜别的依恋中又向往孟浩然去的地方,王维在惜别时心境凄凉,对老友此去的寂寞孤单无限关怀 。

B、 李诗“先言事”后写景,王诗先写景,后写情,情中言事。

C 、这两首诗写景都是为了写事抒情铺垫,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D 、两首诗语言都平实,诗人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

比较两诗的异同一般从诗歌内容、蕴涵的思想感情、采用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设题,对于此类题型,须锁定相关的诗句,认真对照,判别正误。答案是:A。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而不是诗人自己向往友人去的地方。

以上从四点归纳了此类题型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上目前侧重于主观题为主。例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习题。(2004年黄冈市中考试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感情基调,第二小题其实就是客观题的反要求,但这里的要求比较多,不仅考查了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古诗词的赏析,还考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答案是:(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知识归纳】古诗词曲的赏析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其重点是: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熟悉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其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韵、节奏、音调三个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从考查的题型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