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桃花扇有哪些主要内容?

时间:2023-08-09 10:46:00 浏览: 117 作者:笔墨纸砚网

桃花扇有哪些主要内容?

《桃花扇》内容概述:明朝崇祯年间,复社文人、河南名士侯方域在南京避乱,客居期间,欲寻一位秦淮佳丽以慰寂寞,闻知名妓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就非常想结识。但苦于无钱,不敢贸然前去。奸臣马士英的妹丈杨龙友得知此事,向魏忠贤的余孽阮大铖献计,要他帮助侯方域出妆奁酒席之资,以拉拢侯方域,希望侯方域为阮大铖说情,让复社领袖陈贞慧、吴应箕不要再和阮大铖作对。阮大铖就依计为侯方域出了一笔钱。

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见面,两人一见钟情。新婚燕尔之际,杨龙友向侯方域说出了真相,请侯方域帮忙。侯方域听信杨龙友的话,答应帮阮大铖解围。可是李香君却因阮大铖是祸国殃民的阉党,严词叫侯方域拒绝。阮大铖阴谋失败,对侯、李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这时武昌统帅左良玉因为军队缺粮,要移军南京。侯方域怕这样做会引起内乱,就写信劝阻左良玉。阮大铖却因此诬陷侯方域“勾结左良玉作乱”,怂恿凤阳巡抚马士英杀他。侯方域逃往漕抚史可法处避难,并为史参赞军务。

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祯自尽,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马上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马、阮两人一人被封为宰相,一个被官复原职仍为光禄寺卿。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马士英、阮大铖又开始作威作福,陶醉于声色犬马的荒淫生活之中。

阮大铖强逼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香君坚决不从,倒地撞头,血喷满地,连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诗扇都溅上了血。还是她的养母李贞丽冒名替她去嫁了田仰,才算解围。后来杨龙友就扇子上的血迹画成了一株桃花,香君托教她唱曲的苏昆生把这把扇子送交侯方域,请他早日回来与她重聚。

侯方域返回南京,正值马士英、阮大铖大肆搜捕复社党人,他和陈贞慧、吴应箕一起被捕入狱,根本未能和香君见面。这时李香君也被阮大铖选送入宫,充当歌妓。在宫中,香君仍坚持自己的气节,决心“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她借机在宴会之上大骂祸国殃民的奸臣,最后被软禁在宫中。

不久,清兵南下南京失陷,权贵们带着“那一队妖娆,十年细软”,仓皇逃遁。侯方域乘机出狱,随张瑶星住在栖霞山,香君也得以从宫中逃脱随人入山。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在栖霞山白云庵相遇。由于国破家亡,在张瑶星的指点下,他们割断“花月情根”,双双“修真学道”去了。

桃花扇 桃花扇上的那首诗是什么

桃花扇上的那首诗是: 

秦淮无语话斜阳, 家家临水应红妆。

春风不知玉颜改, 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 感时忧国欲断肠。

点点碧血洒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译文:

秦淮河边的落日斜阳默默无语,秦淮河边的家家户户都画上了红妆。

春风不知道当时的红颜已经衰老,画舫里依旧是一片欢声笑语。谁来感叹国家的兴亡呢!

唯有青楼女子多愁善感,感伤时节、为国忧愤,几欲断肠。

点点斑斑的血迹洒落在白扇之上,心中枉自悲凉。只留下桃花的清香。

这是《桃花扇》中侯方域写给李香君的诗。

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扩展资料:

《桃花扇》思想主题

《桃花扇》描写了一个朝代的灭亡,造成这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某一个人的过失,承担最后悲剧结局的也不是一个人,而面临悲剧命运进行抗争的也不只有一个人。

所以,从悲剧主体来看,《桃花扇》的悲剧主体带有群体性的特征。它描写的是群体的悲剧。在个人与历史的对抗中,人的力量永远也无法最终战胜宇宙和历史,也永远都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所以,个人的毁灭是必然的。

在揭示了这样一种必然的结果后,《桃花扇》所展示的实际上是在注定的悲剧结局下个人的命运史。剧中的人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作者原谅了他们的这些错误,而向更深的层次寻求原因。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桃花扇》是一部命运悲剧。人物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而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正如前所说,不是个人,也不再是社会,而是历史的必然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扇》

那首诗的全文是:

秦淮无语话斜阳, 家家临水应红妆。春风不知玉颜改, 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 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这是《桃花扇》中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扇作为定情之物,扇上所题的就是这首诗。《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

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之后,不少明朝的遗老不时聚会,抒发亡国之悲和人生愤慨。孔尚任的父亲孔贞播就是其中的一位。孔贞播重气节的品格、忧世的心肠、归隐的行为,无不对孔尚任产生了重要影响。

贾凫西是另一个对孔尚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贾凫西是孔贞播的友人,是位刚直不阿的明朝遗老。孔尚任幼年时曾为贾凫西的座上宾,而且受到贾凫西的优待。

贾凫西的思想对孔尚任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桃花扇》中的柳敬亭说《论语》即是从中贾凫西处得来。

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正是他为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提供了素材,他就是明末遗老孔尚则。他是孔尚任的族兄,在弘光朝做过刑部郎中。

秦光仪是孔尚任的岳父,他因为在崇祯朝曾避乱于孔尚则处,故而从他那里得知大量的南明遗事。明亡后,孔尚则闲居曲阜老家,与同族的孔贞播、孔尚达以及贾凫西等遗老,不时来往,时常聚在一起痛饮狂歌,抒发忧乱之慨。

再加上孔尚任的岳父秦光仪经常向孔尚任讲述弘光遗事,终于使孔尚任萌发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桃花扇

那首诗的全文是:

秦淮无语话斜阳, 家家临水应红妆。春风不知玉颜改, 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 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这是《桃花扇》中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扇作为定情之物,扇上所题的就是这首诗。《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秦淮无语话斜阳, 家家临水应红妆。春风不知玉颜改, 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 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