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谁有好的古诗词啊 多发几个给我 要有寓意的 最好还能用白话文翻译一下 谢谢

时间:2023-10-08 14:56:58 浏览: 297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谁有好的古诗词啊 多发几个给我 要有寓意的 最好还能用白话文翻译一下 谢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我身在被三秦牢牢护卫着的京都长安,

遥望蜀地的五津,笼罩着苍茫的风烟。

我与你相别,有道不尽的依依的情意,

同是宦游人,怎能忘风雨同舟的情感。

四海之内呵,何处没有知心的朋友呢,

迢遥的天涯哟,仿佛比邻一样隔不断。

少府呀,莫要在三岔路口分手的时候,

若儿女一样,涔涔的热泪打湿了巾衫。

《望岳》

【原文】[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你若问——

那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如何?

你便是走出那古老的齐鲁国门,

也仍可远瞻那青青的峰顶飘渺入云。

大自然将千万种神奇秀丽集此一身,

山南山北同一时辰,分割为早晨与黄昏。

深吸口气,层层云朵荡涤着胸中的万壑,

睁大眼睛,归来的鸟儿飞入你的眼神。

一定要攀登到山的绝顶,

在那里,

俯瞰群山,高山会立刻矮小几分。

《春望》

【原文】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了,只有山河依旧,春天的古城,只有荒草野树深深。感慨时局,看到花儿也落泪,怅恨离别,听到鸟鸣也觉动魄惊心。战乱的烽火已持续了三个月,能得到一封家信,真抵得万两黄金。搔首白发,白发日益稀少,簪子几乎都无法在发上别稳。

《无题》

【原文】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

相会艰难离别更难,更何况时值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春蚕直到身死才停止吐丝,蜡烛化为灰烬才脂尽泪干。你清晨揽镜,该会忧虑青春容颜的消逝;凉夜吟诗,当更感到月光的凄寒。蓬山仙境,此去路途也许不算太远,但愿青鸟仙使能常为我殷勤地试探试探看。

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江畔独步寻花:独自在浣花溪边散步欣赏花朵。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5)娇:可爱的样子。

(6)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感到很满足,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此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一组诗。

诗词赏析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但作者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三、夜雨寄北【李商隐】的古诗意思???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作于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之时,诗是诗人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诗。

【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期:期限

巴山:不是指大巴山,而是指缙云山。

却:再。

【诗意】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这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