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关于陶渊明的悠然自得的古诗有哪些?

时间:2023-12-07 07:53:57 浏览: 156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关于陶渊明的悠然自得的古诗有哪些?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二、求两首诗 一首带‘悠’字 一首带‘然’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结尾带悠然或淡然或欣然的诗句有哪些?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2、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题中团寺柱》

3、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赠道者》

4、闻道城东鹤会,欣然一笑乘风。《临江仙》

5、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茅檐下始栽竹》

6、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芭蕉雨》

7、无论疏与数,相见辄欣然。《醉后重赠晦叔》

8、四海皆兄弟,悠然共醉醒。《梦中作》

9、马生客新丰,悠然酌斗酒。《杂兴》

10、晓来浩露出,细履欣悠然。《山居杂诗九十首》

11、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12、悠然更起严滩恨,一宿东风蕙草生。《寒食前有怀》

13、尽日悠然舴艋轻,小轮声细雨溟溟。《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三篇·其三》

14、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15、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七律诗咏齐云山》

16、偶焉此栖迟,抱膝悠然吟。《茅斋》

四、描写澹然的诗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李远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赵蕃

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

醉翁之际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北宋·欧阳修

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刘沧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观天上云卷云舒。——范文澜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五、表现现作者超凡怡然的古诗都有哪些?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六、关于悠闲的古诗词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表达了很安适恬然的心境。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