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满庭芳翻译
一、苏轼的满庭芳翻译
一、译文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失者未必弱,得者未必强。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三万六千场。
沉思算来,一生中要有一半日子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拼命地说短说长?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江南的生活多么美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二、原文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三、出处
《全宋词》・《满庭芳・蜗角虚名》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满庭芳》词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但从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看,须是苏轼受到重大挫折后,大致可断为写于贬于黄州之后,当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2)之后几年内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元丰五年(1084),也有人认为作于元丰七年(1086)。
二、作品赏析
严羽讥弹宋人“以议论为诗”,有一定道理,苏轼就好在诗词里发议论。但是他多数作品能作到情景并行,而不是一味叫噪怒骂。这首词就是以议论为主的典型例子。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v进士。
宋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纵横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庭芳・蜗角虚名
人世间的虚名薄利,不过是蜗牛触角、苍蝇头那么大的得失,有什么好为之奔忙争夺的。
凡事都有命中注定,谁弱谁强也没有意义。
暂且趁着闲散之身还未老去,容自己稍许张狂。
一百年中就算每天沉醉度日,也不过三万六千场。
想想,能有多少呢?
还有忧愁风雨要占去一半。
又何必硬要说短论长。
有幸面对这清风皓月,苍苔作垫铺展,流云作帷帐高张。
江南好,有千钟美酒,歌一曲《满庭芳》。
二、秦观《满庭芳》一词的主旨什么?
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此词虽言情,却能融入仕途不遇,前尘似梦的身世之感。这款词既概括地表现离别双方内心的伤感与迷茫又展示自己落拓江湖不得志的感受,是秦观词作中的杰出之作。
满意请点右下角的采纳谢谢!,不满意请追问,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
三、苏轼最美的词满庭芳
满庭芳・归去来兮
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注释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
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强半:大半。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坐见:空过了。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黄州古代属楚国。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底事:何事。
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满庭芳⑴・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V来过余因赋此⑵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⑶,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⑷,云溪上、竹坞松窗⑸。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⑹?
⑺,疏雨过,风林舞破⑻,烟盖云幢⑼。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⑽。居士先生老矣⑾,真梦里、相对残G⑿。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⒀。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⑵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陈V:字季常,亦为苏轼好友。过:拜访、看望。
⑶桧:即圆柏。一种常绿乔木,寿命达数百年。此处以苍桧喻王先生。
⑷闻到:听说。司州古县:指黄陂县,曾属南司州。王先生罢官后居于此。
⑸竹坞:用竹子建造的房屋。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⑹吾邦:指黄州。
⑺(chuāng):形容雨声。
⑻舞破:树木在大风中舞动。
⑼幢:车帘。
⑽一饮空缸:一口气把酒喝干。
⑾居士:作者自称,其号为东坡居士。
⑿G(gāng):灯。
⒀逢逢:形容鼓声。
【白话译文】
弃官黄州长达三十三年,这样的人世上还有谁?除了于长官,只有长江水。你的傲然性格好似青绿的松柏,不怕霜侵,风骨凛然。听说你住在司州古县,居所简朴高雅,用竹子搭建凉棚,用松枝编制窗户。这次要不是送陈V来黄州,你我恐怕还不得见面。
风雨骤至,雨后你翩然乘车而全,车盖和车帘带着烟云。我愿以酒待客,与先生一醉方休。我和你都老了,人生无常,对着残灯咽饮欢谈,不觉竟是是个通宵。昨夜歌声已歇,行人天起,船鼓却已催客动身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V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V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苏轼会晤,这首词即是苏轼赠其之作。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之作。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V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诗词美不美,主要还是看读诗人的理解和心境,还要看你喜欢什么类型,假如你喜欢小姐姐,那“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句诗当然是极美的;假如你性格比较佛系,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肯定是最美的;假如说你比较丧,那“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一定直击心灵。
就我个人来说,最爱苏轼,所以就说说我心中苏轼最美的诗词名句吧。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e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刚刚从乌台诗案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小命的苏轼,被贬到了黄州。
作为一个贬官,吃穿用度方面自然都是吃紧的,好在苏轼闻名天下,有朋友、有弟弟苏辙,再加上苏轼本身的乐观性格,在黄州倒也过得十分舒心。
这不,跑出去和朋友喝酒,归来时已经三更天,看门的家童都鼾声如雷,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来开。这漫漫长夜,刚刚喝了点酒,凉风一激,诗情就来了,写下这首《临江仙》。
最后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满满的都是弃官归隐之情,以至于第二天人们都认为,苏轼受不了被贬的生活,悄悄乘船逃跑了。
这可怕郡守吓坏了,贬官在他的地盘失踪了,这可是大事啊,赶忙加派人手四处寻找,好容易找到之后,只见:子瞻鼻斯如雷,犹未兴也。
家人朋友地方官都急的不行,他还在睡大觉,你说气不气。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