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杜甫文言文中溯是什么意思
一、诗史杜甫文言文中溯是什么意思
《诗史杜甫》文言文中的溯,动词,意思是逆流而上。上下文是: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泝沅、湘以登衡山。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
二、记九溪十八涧中的溯是什么意思
溯: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原文
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译文
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
三、10个带游的古诗
五律·少年游
文/玉衡
浪子别家湾,
游观四海颜。
人间多少景,
天下几重关。
历遍无名水,
寻穷不到山。
烟波尘往事,
莫让少年闲。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蒹葭 (春秋)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感遇·其三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梦李白·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故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四、木兰从军文言文里的溯是什么意思?
我看到木兰从军这件事后更加相信了。
余:古时是“我”的意思
观:看
因益信:更加相信了
木兰从军(文言文)
古时也有记载木兰从军的曲词。
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木兰是古时的一名民间女子,小时候练习骑射,长大后技艺更加精湛。正好遇到可汗在招兵,她父亲的名字便被列入征兵的名册中,和同村的各个少年一起都被征召入伍。(由于)因为她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有疾,不能去,于是木兰换上男装,到集市里购置了鞍马,代替父亲去从军。渡过黄河,经过黑山,在战场上奔波了共12年,屡次立下奇功。(感叹)呵,男子能够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到,我看到木兰从军这件事后更加相信了。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