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有声诗歌

以静衬动的诗句

时间:2022-12-12 14:31:12 浏览: 70 作者:笔墨纸砚网

以静衬动的诗句?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是一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衬托的手法在古诗里多有使用,往往能让诗歌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让诗意更浓。

01

以动衬静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从标题可知,这是诗人写到若耶溪游玩的。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而“空水”之后用了一个“共”,写出水天一色,自然交汇之美。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悠然恬静之态。

三四句写在船上看到的山光水色,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从山巅孕育而出,赋予其动态,尽显生气。“海日生残夜”,“海上生明月”等都是用的这样的写法。其次,诗人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也有了生命,有意地追逐着蜿蜒曲折的水波。一切都是那样地美好而富有生机。

五六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声阵阵,林间愈发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显幽静。“蝉噪”、“鸟鸣”是因为山林的幽静才使得这些声音能给人噪的感觉,但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山林的寂静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这种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据说正是王籍的首创。

末尾两句写诗人面对这若耶溪的美景,不禁厌倦官场宦游,“此地动归念”,产生了归隐此地之意。

全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写自然之美便是在抒发自己内心见美景之后的欢喜,情与景十分自然和谐。诗人文辞清婉,以山林间的寻常景物创造出宁静恬淡的意境,使人闻之忘俗,见而忘忧。如此美景,怎么不让人流连忘返?

这样的以动衬静的写法,王维可谓是个中高手。他多诗歌里面都是这样的,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而且往往诗中有画,美不胜收。来看这首大家很熟悉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美景的喜爱,并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空山”写出这里人迹罕至,自然空灵。秋雨初歇,空气、天地都洗刷一新。

颔联写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盈盈月光穿透松林,映照在潺潺在林间山石上流动的清泉之中。

颈联中诗人写到竹林里传来阵阵的欢声笑语,原来是在溪边浣洗衣物的姑娘们回来了;莲叶被拨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从荷塘里驶出来。

尾联则是诗人对景抒情,他认为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让人乐意留下来与自然作伴。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但是又是有声有色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这首诗里面最有名的两句,看似静态的画像,但是里面“照”“流”又有动态的美。再加上后面的几因女子归来的声音和渔船摇动的声音,空山其实显得没有那么空而充满灵动。

这宁静闲适的自然之景和山里人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闲适安然、无忧无虑的山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有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王维的诗《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中,就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因为有“宿雨”,所以“花落”。花落应扫,而家童未扫,不是不扫,而是因人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通过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杜甫的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就运用了静中见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动,黄鹂“鸣”,白鹭“上”。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动静相衬的手法。“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有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像这样,动静相衬,既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用笔如神!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中,以动衬静,以鸟啼、钟声反衬出静,反映了诗人羁旅的乡愁。

在赏析古诗中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先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再分清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是“以动衬静”,还是“静中见动”,还是“动静结合、动静相衬”,最后再结合整首诗的内容、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形容哈尔滨的雪景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关于鱼儿寄相思诗句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