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古诗中的意象
一、中国文学古诗中的意象
爱情:莲子即怜子,举例太多,跳过。思乡:月、雁、家书、乡音等等。边戍:羌笛曲、琵琶曲、月、大漠、孤城、边城等等。隐居:梅花、鹤(梅妻鹤子的典故)、菊花(陶潜的典故)…好多。我用手机,写不了太多的字。抱歉!
二、中国古诗意象
谁说只有诗词大家才回答得了?
这个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
先提供一个思路------儒家讲入世治世。你看很多上进的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充满着儒家败不馁的精神,孔子几天不吃饭都要授课也就是不放弃的精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湿尽欢颜”,杜甫自身难保,还心系天下,这是何等的仁爱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义啊,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这样找找,诗多了去了。道家讲出世,无为而治,万事顺其自然,比如很多隐退的诗都是这样的,你看外国人到了绝境或者自己壮志难酬,国家无望,也许一激动就自杀了,再看看中国,有谁是动不动为报复自杀(或者说很少),有人不知道为什么,一研究就知道了,庄子给中国的贤士铺了后路---归隐,有人说庄子很大一部分的贡献是拯救了绝境中的人们,诗多数写景抒情,议论不多,如果是托物言志,恐怕就有儒家思想,如果写自然景色,不参杂什么思想,那是自然的道。至于意象,你看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春,菊(花之隐逸这也),很多都可以用来分析。
我说的很乱很杂,很不严谨,您随便看看,不过确实是自己的感悟,那个啥,说意象我觉得论语,道德经里挺多的,可以看看,比如“天地之间岂犹橐龠(tuo二声yue一声)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橐龠就是风箱,就是用风箱比喻天地。
我这个人不善表达,希望你能看懂,希望对你有启发。
三、古诗词中的意象及意义谁知道?要三十个,有的粘上来
摘要:分析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及衍生意义,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 雁 原型意义 ;衍生意义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分析典型意象象的原型意义,将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如,黄昏日夕息指应当归家,当归却不归则易起愁思;青山传递情思,喻爱情永不变;春水长流比离愁,无穷无尽永不断。抓住了这些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学生能更好地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进入诗词的意境。在此我要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典型意象——雁
笔者执教过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含雁意象的诗词,现选取部分诗词作点浅显分析。雁意象传达的情感,在中学古诗词中大致表现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是见北雁南飞触思亲思乡悲愁。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 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楼上的更鼓一声一声地响着,秋夜的边塞,因为战乱,没有行人,静寂无声。忽然诗人听到边地孤雁的哀鸣声,因而心潮起伏。据说,“鱼传尺素,雁托锦书”,但杜甫的弟弟如今不知身在何方,平常寄书长不达,何况在这战乱频繁之际,鸿雁恐也无能为力啊。这一声边秋雁声触及了诗人对故乡和兄弟的怀念,引起了诗人悲枪的感情和无可奈何的心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边塞的秋天,气候变化显著。在群山屏障中,烟沙弥漫,落日余晖映照下,有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堡。城堡中的战士们久戍在此,归家无计。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往南飞,没有一点留恋的息思。目睹群雁归去无留息,久戍的征夫们归无计,内心该是多么凄凉悲枪啊!
历代诗人词客所作的闻雁诗中借北雁南归而衬人不归,借凄厉雁声渲染盼归思亲心境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下面这一首诗。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I雁》
寒夜里,诗人独坐于空寂高斋,外面秋雨浙浙沥沥下个不停,萧瑟凄寂的氛围不免触动远宦者无穷无尽的归思。正当怀乡情不能自已的时候,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鸣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夜不能寐的诗人浮想联翩,思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第二是以孤雁形象言幽寂凄苦之情。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
大雁通常总是结成“人”字形或“一”字阵集体迁徙。雁一旦失群便成“孤雁”,孤雁是极其凄苦的。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同伴的想念,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情感热烈而执著。由于连年.战乱,诗人流离失所,与亲朋天各一方,可无时无刻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首念群孤雁之歌,融注了诗人幽寂凄苦之情。在此,雁的原型息象已由群体转为个体,不同一般。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境极为艰难,心情极为孤寂。心灰意冷的词人借孤鸿形象,寄托自己“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第三是因雁归人去生离别恨相思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秋风瑟瑟木已惹人愁,秋雁啼鸣声声,更动人愁。秋雁归家,人却离别。在这样的时一刻,崔莺莺心里愁
有多重啊,恨有多深啊,“愁”与“恨”凝聚成的泪水一晚上就醉红了霜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闺中人百无聊赖,为了排解无聊,登舟出游,但仍然形单影只,因而,见天空雁过不由自问,莫非是远游人寄来了书信吧?但直到雁字飞过,无有锦书,月光洒满西楼,不见游子。空中鸿雁群南归,月下伊人独徘徊。归雁啊,撩起闺中人多少思绪,惹出多少相思闲愁。
第四是借边塞飞雁抒发边塞爱国之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漆黑无光的夜晚,几只大雁从空中掠过,寂然无声,将军率领骑兵雪夜追击溃敌。)雁见证了边塞艰苦生活,并被赋予了爱国之情。这首诗里的雁意象突破了以往雁意象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原型意象的束缚,透出了一股新鲜的感人魅力。
第五是见雁排长空而兴壮阔豪情。
弃我去者一,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一,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对谢眺一直很钦敬,当来到谢眺当过太守的宣城时,当在谢楼饯别族叔李云时,心中就有无数话要说:时光易逝,只恨人生多烦忧。值此佳丽之地,秋空如洗之时,大雁乘万里长风往南归去。I面对这壮丽景色,怎不开怀畅饮醉卧高楼。诗人的壮阔豪情自然溢出。目睹雁排长空的寥廓景象而兴起豪迈壮阔情怀怀,是雁意象原型意义的进一步衍生。
“鸿雁”、‘归雁”、“雁字”、“雁声”、“北雁”、“孤雁”孤鸿”,诸如此类翩翩归雁形象无不传递诗人词客们悠悠深情。我们透过诗词中一个云间的归雁意象象,不得不感叹:雁,作为一个独具审美价值的意象,沉淀积祟了诗人们太多太多的情感。
诗词创作过程中,诗人们常常会运用多种手法.构建营造出各种各样的息象来表达自己无形的感情。当学生在阅读古诗词过程中把握了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学会理解原型意象衍生的一系列意象意义,就可能体悟出古诗词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若学生进而能自觉把这意象蕴含的意义渗入自己的思想,睹物思情,化物入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说也就算实现了。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