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曾巩赏析中的一道题
一、咏柳 曾巩赏析中的一道题
答:用“天地”好。1、“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正气充满天地,更有气势;“天地”代指“人间”,使诗托物寓意更加深刻,扣住主旨。
标准答案: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在文意上也通。你觉得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用“天地”好。○1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或突出正气充满天地);○2“秋后”与“清秋”重复,且与前句“飞花”不对仗;○3“天地”代指“人间”,使诗寓意深刻,扣住主旨。(答出一条理由即可。不陈述理由本题不给分。说“秋后”好,言之有理也给分。)
二、曾巩写过什么诗
香自幽山临
欲搬图无功
秋回人不归
独留山中醉
梦伊人
土已掩埋你
何必再出来
原是一土人
何苦装风雅
三、咏柳宋代诗人曾巩这首诗中东风指的是什么?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四、初冬道中 曾巩 表现诗人怎样的志趣
首联表达了诗人避世的志趣,颔联表达了诗人欲成就一番功业的志向,可通过‘欲’‘射’‘腾’高‘看出。颈联可看出作者希望像竹子一样孤立高洁。而尾联则有一种壮志豪情。
希望能帮到你。
五、曾巩在诗中用了某些字眼来嘲讽柳树。试举出其中两个。
曾巩的《咏柳》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咏柳》即为其一。
这是一首借物讽喻诗,表面是“咏柳”,实则句句讽刺一时得势的小人。首句中“乱条”二字已含贬意,“犹未变初黄”五字更是对其鄙视讥笑之词。二、三两句以柳树的借风飘舞、飞絮满天讽喻小人的得意忘形、欺上蒙下之举。末句郑重指出--清霜降临之日正是蒲柳先衰之时,嘲笑小人的好景不长。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飞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它的掌握之中。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人格化,由此透露出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
匿名2023-09-01 18:45:01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