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摄制历程
多年拍鸟 意外触“电”
孙宪和主创人员王建涛、于辉等都是威海人,现供职于环翠区电影公司。他们的履历十分简单:孙宪曾在曲阜师范大学学油画,毕业后成为电影公司的普通员工,后又开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王建涛曾当过长途汽车司机、大修厂修理工,在济南广播电视学院学了两年摄影后,自己开了间小照相馆;于辉,则在电影公司跟孙宪学美工…… 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几名威海人,却机缘巧合地拍起了电影…
孙宪自幼喜欢鸟,鸟类摄影是他多年的最爱。威海,有美丽的天鹅湖,还有栖息着濒危保护鸟类黄嘴白鹭以及大群黑尾鸥的海岛,摄影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于是他决定将镜头对准这些美丽的精灵。 2002年5月,带着自费购买的摄影设备,孙宪他们走进了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有点亲切鸟类王国。 时间长了,孙宪积累的素材日渐丰富,之后,他陆续剪辑了几部纪录片,其中纪录片《老袁的冬季》获得了四川国际电视节自然与环境类“亚洲制作奖”,收获了“金熊猫”奖杯。而其他获奖者都来自世界知名电视台。
2004年,孙宪手里已有长达两百小时的鸟类摄像素材,这是他们几年血汗的结晶。最初,孙宪想制作一部十几分钟的鸟类纪录片。然而,如此丰富的素材,让他感到有些难以取舍。就在此时,著名电影剧作家袁学强看了素材,认为可以剪辑出一部以鸟为主角的电影。孙宪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一重新定位,意味着孙宪要全部舍弃之前拍摄的“标清”素材,转而进行“高清”素材的拍摄,同时要给影片加入戏剧冲突等诸多艺术元素。尽管当时已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孙宪没有料到的是,他们遇到的难度和挑战竟会如此之大。
扎根海岛 险中求“拍”
2005年4月,孙宪他们开始进行“高清”素材的拍摄,由此踏上了充满艰辛的拍摄之路。《天赐》的主拍摄地是威海的海驴岛。由于鸟大都筑巢于崖壁或顶峰上,每次拍摄,孙宪他们必须攀爬60多米高的垂直崖壁,而且还要背负几十公斤重的摄影器材,再加上岩石风化得比较严重,每行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孙宪他们的拍摄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下旬至八月初。岛上温差较大,五月上旬还要穿鸭绒服,一进入六月气温会陡升,地表温度接近40℃,一个夏季每个人的脸上都要脱三次皮……
在海岛的日子里,很难吃到一顿热乎饭,几乎每天都在啃干粮,因为这,几个人经常闹肚子;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船不通了,没有吃的他们不得不找来野菜充饥。潜伏是拍野生动物最有效的办法,但因为岛上的遮掩物相对较少,他们只能尽可能地坚持不乱动,尽可能地减少起立、坐下的动作,有时在一个点上一待就是一天。夏季岛上岩石散发的热气让人难以忍受,坐在上面就像坐在蒸笼上一样。另外,岛上的蚊子和一种叫“小咬”的飞虫,会不时地骚扰他们,这些飞虫的嘴能穿透迷彩服,凡是它们咬过的地方都会出现一个个又红又硬的大疙瘩,奇痒难耐,让人坐立不安。 与困难同时存在的,还有危险。其实,每一次顺着垂直崖壁爬上爬下,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脚下的石头稍一松动,都会让他们惊出一身汗。
海岛上的天气变化无常。一次,孙宪他们上了主峰,没想到在中午时分,伴着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开始他们很兴奋,因为只有在雨中拍出来的镜头感觉才到位。但拍摄了一会儿后,他们突然意识到了雷电的问题———旷野中摄像机在工作状态下极易“招惹”雷电。就在这时,一团火光闪过附近 的海面,一声巨大的雷声响起,他们感觉脚下的岩石都在颤抖……他们马上收工,此时,闪电一道又一道地划破雨幕,仿佛要把整个海岛撕碎。至今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们还有些后怕。
为了影片需要,孙宪他们曾去过大连的蛇岛等几个岛屿。有一次,王建涛在潜伏等待拍摄小鸟破壳时的场景,其间,附近一草叶上有一长约30厘米的怪物扑向了他,这只怪物长着蛇头和蜥蜴类的四只脚,幸好他及时躲过。事后老渔民告诉他们:当地人叫它“金腿蚂蚱”,是有剧毒的。于辉是个女孩子,在拍摄过程中也曾险些被毒蛇咬到。 艰苦的拍摄环境让他们伤痕累累。于辉上岛后,腰椎三节严重错位,拍摄时只能靠腰托支撑身体坚持拍摄。王建涛右腿曾被海岛的崖边尖石划伤,伤口深处露出白色的骨头…… 也许是鸟儿被他们的执着所打动,在岛上拍摄的最后3年,他们和鸟实现了零距离接触,鸟儿会不时地落在他们的摄像机上,与他们进行无言的沟通。在孙宪他们看来,这是一份特殊的收获。
每次拍摄时,孙宪他们三人会分三个机位各守一角,久而久之,业内人士送给了他们一个昵称:三脚架。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孙宪他们三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离不弃,组成了最稳固的团队,由此,“三脚架”在海岛上越扎越深,越扎越稳……
资金短缺 众手济“困”
摄制电影,需要资金。但是孙宪他们没有钱。因此,《天赐》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当年,“金熊猫奖”颁奖时,孙宪就是因为拿不起路费而不能到四川领奖。当孙宪拍摄的纪录片《天鹅先生》成为克罗地亚国际纪录片节首映片时,孙宪还是因为没有路费而不能前往。
2008年1月24日,孙宪他们拿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的电影拍摄许可证时,资金已经枯竭,完全陷入了绝境。 当年3月,山东盛泉集团决定投入资金,这使得影片的后期制作有了重大转机。然而,当年12月,资金再次紧张,刚在北京进入剪辑阶段工作的剧组又一次无奈停工。
2009年1月15日,春节临近,剧组放假。当把所有设备装到车上时,每个人都没有说话,孙宪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之后,孙宪独自坐在空空的屋里抽烟,屋里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他之所以没有和大家一起回家,就是想在北京看看能不能再找一条生路…… 峰回路转。2009年3月,威海增泓渔具有限公司为影片投入资金。孙宪他们又开足了马力。3月底,影片粗剪完成。当天,孙宪带着大家第一次出去吃了一顿自助餐。看着大家伙突然倍增的饭量,孙宪心中生出了很多自责和愧疚。
2009年10月13日,影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并被电影局确认为“中国首部原生态鸟类故事片”。同日,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相中《天赐》,并拟定投入资金,着手影片发行前的准备工作。除了这些企业积极支持外,市委宣传部、环翠区委宣传部也大力予以支持。老友单斌曾把一大袋现金丢到孙宪桌上转身就走,未等孙宪说一句客套话。之后又有几个同学慷慨相助。孙宪知道这些情意的份量,他由衷地感慨《天赐》是让“情意、信任”救活了。
生命坚韧 感谢有“爱”
随着《天赐》在全国公映的日子越来越近,孙宪说“《天赐》是幸运的”这句话的频率明显高了。确实,《天赐》是幸运的,孙宪也是幸运的。在影片剪辑工作结束后,其它方面的工作就要全面展开,特技制作、音乐创作、动效制作、主题歌曲等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随后的日子里,孙宪他们接触了很多艺术家,诸如交响乐作曲家甘霖、作曲家陈彤、青年导演宁敬武、剪辑师贾萃萍、录音师龙筱竹以及真情奉献的徐静蕾和谭晶,他们都为影片做出了贡献。孙宪坦言,在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后,很多曾经的伤心已经淡去,沉淀在心底最多的是感激。孙宪忘不了著名文学家、艺术评论家柯文辉老先生拉他到家里,和他促膝谈心,为他解惑鼓劲,并为他做的那碗玉米糊;孙宪忘不了未曾谋面的著名篆刻、书法大师吴颐人先生曾让人转给他们写有“三角架”的一幅字;孙宪忘不了70多岁的丛德升老先生带病陪他去北京,回来后就住进了医院……孙宪将所有的感动都化成了一句话:感谢有爱。这些年,曾有很多人问孙宪:这么折腾到底想干吗?“不为别的,因为《天赐》经历过了太多的磨难,但它始终勇敢地活着。我只是想讲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故事,我想把我看到的鸟世界里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生命是平等的,生命都有尊严,那怕一草一木都应该尊重,这是我多年对自然、对鸟的理解。”孙宪如是说。
《天赐》讲的就是一只失去所有亲人的小黑尾鸥孤独地与命运抗争,历尽磨难后完成生长的故事。可以说,这也是一部励志影片,孙宪希望这能给所有身处逆境的孩子一点鼓励,让他们能够坚定地站起来,最终成为天之骄子! 这正如他创作的这部影片主题歌《通天的道》里写的那样:一条路伸向天涯海角,一颗心要把世界拥抱,生命在风雨之后闪耀,路到绝处是通天的道。
-
匿名2023-11-03 10:40:01有一定的创新性。
-
匿名2023-11-03 10:00:00一直保持着悬念。
-
匿名2023-11-03 09:50:00场景逼真细腻。
-
毛磊的介绍 毛磊,中共党员乎灶谈,工学硕士,岁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辩伏 毛磊老师简介 毛磊,男,字墨泉,号醉石,侍带书法教育工作者;1986年7月出生于江西九江濂溪区,先后有幸受著名
-
一、美术室的宣传横幅标语 1、让我们漫步在艺术的长廊。 2、走进形与色的世界,发掘美的真谛。 3、画梁亩肆笔描绘美好未来,色彩绘就壮丽人生。 4、艺术源于生活,美在这里诞
-
一、变体字插画-入室即静变体美术字怎么写 如何用变体美术字画王如何用变体美术字画王方式如下: 1、启动cdr软件,在左侧工具栏选择文本工具,点击画布空白处,输入美术字。 2
-
龙的简介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