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是从哪首古诗出来的?
一、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是从哪首古诗出来的?
读三峡 王充闾写的
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浑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 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 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溶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二、诗歌阅读:《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中⑴“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⑵请结合
(一)“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写景特点: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明快动人)的景象。
(二)、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人生苦短,别离多、相聚少,世事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风景古来依旧,人生聊聊百年,感叹人生的渺小,自然的伟大。
三、昨天《闯关东》里一首诗,原文谁知道?
明代著名学者解缙有一次去给一位友人的母亲祝寿,见许多人都在题写寿联,所题的祝词不外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祝愿吉祥如意,自然无可指责,然而,解缙总觉得太落俗套,缺乏新意,轮到他题写祝词时,他别出心裁,挥笔写到:“这个婆娘不是人”,吓得众宾客缩头吐舌,面面相觑,在人们揣揣不安的议论中,解缙从容不迫地写下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原来如此!”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绽露了笑容。可是好景不长,第三句“生来儿子都是贼”。刚写完,众人哗然,简直不知如何来收拾这个可怕的局面了,解缙面不改色地写下了最后一句“偷来蟠桃献至亲”。至此,人们恍然大悟,颔首称妙。
四、陈师道早起诗(全文什么意思)
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陈师道喊苦哭穷的诗不少,此诗中“邻鸡接响作三鸣”一句就颇待把玩。陈师道说自己贫苦,但很注重细节的刻画,他用一个“邻”字来配合自己的处境:一个常常在诗中自道家徒四壁的人是养不起家禽的,就连早起听到的鸡叫声也靠从邻家传来……
最后两句是说很久没有动笔墨了,不再留念世上的虚名了。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