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讯

请问古代诗词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平、仄、又怎么理解

时间:2024-07-01 04:46:38 浏览: 188 作者:笔墨纸砚网

请问古代诗词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平、仄、又怎么理解

首先先要理解平仄的概念。“平”、“仄”指的语音方面的概念。简而言之,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但因为古音和今音是不同的,所以刚才这一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略有出入,只能适用于大部分字。这个问题想要用简单的话讲明白是很难的,而且说实在的我很不愿意这样解释平仄。为了避免古今音差异在判断字音方面的困难,我们写格律诗时,要确定一个字的平仄和韵部,需要参考《平水韵》(地址);填词时,要确定一个字的平仄和韵部,需要参考《词林正韵》(地址)。

所谓诗词格律,也是围绕语音展开的。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形制多样,要求各不相同,这里不多解释,下面我讲一讲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特点我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类:

1、句数:近体诗的有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情况,其中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排律为八句以上(句数必须为偶数)。

2、字数:近体诗都是齐言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3、押韵: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其中七言诗一般首句也入韵,首句可使用临韵。

4、平仄:近体诗有严格的平仄规范,主要是四种基本句式按照“粘”和“对”的要求组合而成,由于内容复杂,变体较多,在此不赘述。

5、对仗:绝句在对仗上没有要求,但也有首联对仗、尾联对仗或通篇对仗的情况,这一点比较随意;律诗要求颈联与颔联对仗,但也有极少数律诗与此要求不符,但平时还是应按颈联与颔联对仗的要求创作;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全诗不论多长,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近体诗在格律方面的要求,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的,我建议你读一读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可以对其有具体了解,地址如下()。

词每个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律,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宋代时候每个词牌都有相应的音乐配唱,现已失传。如想了解每个词牌的格律要求,可参考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地址如下()。

我的回答字数不多,内容并不全面,如有疑问可私下与我交流。

中国诗词的格式与平仄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三言两语讲不请的啊!

1) 宋词的格律

宋词的种类要比唐诗的种类复杂得多,在此,必须先搞清一些与宋词的种类相关的概念。

a. 词调和词牌

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A调,或者C调等等。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

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这些词牌的来源本应根据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有的是以这个词调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名。但必须指出后人写的词内容已大多数与词牌没什么关系。

b. 小令、中调、长调

根据字数的多少,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但一调数体的情况又很难说明这种以字数多少进行上述三分是唯一标准,因此有人也提出这种三分法可能与乐曲相关。

c.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 宋词的平仄

宋词的平仄安排与句子字数多少有关。宋词的句子最短的只有一个字,最长的有十一个字。

(3) 宋词的押韵

词的压韵与诗的押韵方式有几点不同之处:

第一, 唐诗的韵脚一般都在句末,但是词的韵脚有可能却在句中。因为词的格律需要,一句话可能被分成数句,韵脚就有可能出现在意思上并未成句的地方

第二, 词有的与近体诗一样,限定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而且平仄有限定,有的却平仄两可。

第三, 词的押韵间隔,很难以奇偶来论定,只能讲一般短调较密,长调较疏,密的甚至句句入韵。唐、五代有的词调较密,宋以后新创的较疏些。宋代的语音与诗韵已有很大不同,因此宋代的词人往往将诗韵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加以变通。词韵比诗韵宽了很多,只要主要元音相近就可以押韵,从整个音系来看与近代的北方音系更加接近了。

(4) 宋词的对仗

宋词的对仗要求也比唐代近体诗宽的多。首先,近体诗对仗要求平仄相对,但宋词对仗平仄不限。其次,近体诗对仗要求避免相同的字,但宋词没有这条限制。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句平对平、仄对仄,且用了“有”这个相同的字。宋词对仗的位置虽然不象近体诗那样固定,但大体上也有个规律,一般都是在相连的并且字数相同的词句用对仗。然而,即使可以用对仗的地方,如果内容和表达不需要用,也可以不用,因此常有同一词牌、同一位置,有的用对仗,有的却不用对仗。总之,宋词的对仗要求远没有唐代的今体诗那么严格。

以上将唐诗宋词的格律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这些格律我们不能仅看作是对写诗填词的要求,应该明白这些格律在诗词的吟诵时音律上带来的变化和美感。可以这样说,这些格律不是为写作为阅读,而是为吟诵而制定的,否则这些格律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要吟诵好唐诗宋词,除了要对其文学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必须知哓其一些简要的格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