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美术 > 美术欣赏

国学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4-07-15 09:30:39 浏览: 156 作者:笔墨纸砚网

国学指的是什么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本指国家一级的学校。《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云:“乐师掌国学之政。”《唐会要》中也说:“贞观五年以后,太宗数幸国学、太学,遂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

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清末明初形成的。其界定曾在上世纪初几度引起争议。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有代表性的意见是,相对于新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指中学,引申而言,即中国传统学术。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今天我们所指的“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历史程序中积淀下来、对当代社会仍具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

《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现时,“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学术意义范畴的“国学”定义。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问题:国学指的是什么 传统国学指的是儒家六艺:射、御、礼、乐、书、术.四书五经:《孟子》《大学》《论语》《中庸》.《春秋》《周易》《尚书》《诗经》《礼记》

国学指的是什么请问传 简介:“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但是定义仍然需要学术商榷,未得到确定定义。

内涵价值: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

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国学内容:国学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历代有《黄帝阴符经》、《老子》、《庄子》、《郁离子》和《素书》等诸子百家的经典。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国学和太学指的是什么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 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问和知识体系,其内容包括语文、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礼仪、道德、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国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包括汉字、词语、句子、修辞、韵律、文体等方面的知识,是国学的基础。

2.文学: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如诗、词、曲、文、小说等。

3.历史:包括中国历史的时间轴、朝代、人物、事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4.哲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理论、经典、学派等方面的知识。

5.宗教:包括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祭祀等方面的知识。

6.艺术:包括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学习,如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

7.礼仪:包括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社交礼仪、家庭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8.道德:包括中国传统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

9.政治: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0.经济:包括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商业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知识。

11.军事:包括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战争策略、武器装备等方面的知识。

12.地理:包括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地理环境、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中国一级国画画家有哪些?

    中国一级国画画家有哪些? 中国一级国画画家有:韩美林、孙长杰、杨晓阳、薛林兴、姜成楠、蔡玉水、庄小雷、周京生、赵小石、王文甫等。 1. 韩美林 韩美林,1936年12月26日生于山

  • 浩字艺术签名?

    一、浩字艺术签名? 回答:浩字艺术签名,可以这么写,起笔顿笔然后向下带笔然后向右上提笔,然后写反写的7末端向左上带笔外向下运笔写竖,然后写横,横的末端向左下带笔,末端提笔写2字,末

  • 山东画家排名前20位?

    I崔子范,2孙其峰,了乍启典,刘宝纯,6于去学,7韩美林,7贾平西,8丁宁原,9郭怡孮,10卢志学,11郭志学,I2张宏宾,I3吴泽浩,14张登堂,I5刘大为,I6陈玉圃,I7王天胜,I8王自修,I9赵建成,20陈全胜。

  •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的协会会员名单

    一、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的协会会员名单 于作英 王文 王星 王弘毅 王同山 王宝安 王忠仁 王跃忠 丛文俊 乔凯 刘成 刘彤宝 刘学谦 刘振宇 毕政 刑军 梅湘涵 吴峰 吴竞 吴玉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