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书法代表人物及作品?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 )人。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代表作《篆势》、《笔论》、《九势》等。
崔瑗(77~14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代表作《草书势》。
张芝(?-约192年),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代表作《八月帖》。
东汉流行的字体是隶书,代表人物是蔡邕,其代表作是《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
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如何理解蔡邕是书法鼻祖?
因为蔡邕撰写的《笔论》与《九势》等我国书法史上的最早专文,所以称他为书法鼻祖。
在《九势》中,蔡邕第一次结合“落笔结字”、“转笔”、“藏锋” 、“藏头”、“护尾” 、“疾势”、“掠笔” 、“涩势” 、“横鳞” 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书法的某些用笔和结构原则,比如在用笔上,他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藏锋, 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回至左亦耳”的“藏锋”原则。
再就字的结构而言,他又提出了“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的“承载”原则,以及字与字之间在形势上要彼此“递相映带”,更趋美观。
此外,蔡邕的贡献,还在于石破天惊地提出了他放松思想、态性任情的书法创作观。
关于著名书法家蔡邕的故事?
关于蔡邕救琴的故事
“蔡邕救琴”这一故事出自于《后汉书蔡邕传》,讲述了蔡邕的人生故事。汉灵帝时期,蔡邕在朝廷为官,因他屡次正直谏言而惹怒了汉灵帝。蔡邕担心自己被杀害,便偷偷地逃离了京城,辗转之下来到了吴地。蔡邕精通音乐,在他烦躁苦闷之时,常常以弹琴缓解自己的惆怅。
一天,蔡邕正在家中弹琴,隔壁的女房东正厨房烧火做饭。随后,蔡邕听见厨房灶膛中发出清脆的噼啪声。这声音引起了蔡邕的注意,他便聚精会神地倾听了木柴的声音。突然,蔡邕冲进了厨房,不顾灶膛的火势,急忙将这根桐木拽了出来。蔡邕的手被大火烧伤了,他的反常举动也引来女房东的诧异。蔡邕不顾手伤和他人异样的眼光,急忙扑灭了桐木上的火苗。幸亏蔡邕抢救桐木及时,它只被烧破了一块,桐木的主体还未被损坏。蔡邕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并如视珍宝地将桐木进行了一番抚摸。随后,蔡邕便将这块桐木买了回去。蔡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桐木制作成了一把音质上乘,外表精美的古琴。蔡邕拨动琴弦,桐木琴发出清脆动听的声音。通过它弹奏的乐曲,也十分动听婉转,成为一把绝世好琴。
后来,这把琴流传于世间,被人们称为“焦尾琴”。通过“蔡邕救琴”的故事,世人了解了蔡邕在音乐方面超高的造诣和水平,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
王羲之书法《告誓文》
《告誓文》和《黄庭经》都是王羲之正书精品
-
1.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1. 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 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
-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线条还是结字或者章法布局?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章法布局。 毕竟书法是书法毁并的艺术。没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而字有笔画和结构。每一告春笔,每一个字的
-
首先对你弟弟得了肝癌表现惋惜。 肝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新患肝癌55 %发生在中国,我国肝癌男性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4.52/10万,女性为5.61/10万,全国
-
画国画用什么样的毛笔最合适 学画花鸟,对于毛笔的挑选,我觉得没有特定的用什么好,比如说我画竹子我竹竿用的是狼毫的或兼豪的,这样的笔弹性好画竹竿有力度,但是不能过长,太长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