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人物简介
王澍人物简介
出生于1668年,逝世于1743年(一说为1739年),王澍,原籍江苏常州,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名为若霖、篛林、若林,号虚舟,又自署为二泉寓居,别号竹云。官至吏部员外郎,康熙年间因其书法造诣深厚,被特命为五经篆文馆总裁。他的书法技艺精湛,尤其在刻印方面享有盛誉,晚年更是醉心于书法,名声远播,几乎遍览古今名帖,擅长四种书体,尤以对唐代欧、褚两家的研习最为深入。他曾跋尾自述心得,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和独到见解。
吴修在《昭代尺牍小传》中评价他:“书法达到率更之室的境地,篆书技艺直追李斯,是书法界的一代翘楚。晚年虽左眼失明,但在鉴定古碑刻方面却表现出超群的精湛技艺,金坛良常山馆的名声便因此而更加显著。”《清史稿》卷五百三也有他的传记记载。他的著作丰富,如《淳化阁帖考正》、《古今法帖考》和《虚舟题跋》等,这些作品至今仍流传于世。以《篆书轴》为例,这幅纸本墨迹长123.3厘米,宽47.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篆书作品结字匀称,法度严谨,笔力沉稳,显示出一代书法大师的风范。
翁方纲对王澍的书法理论持有一定见解,曾通过《考订论上之三》、《欧颜柳论》和《化度胜醴泉论一》等文章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驳难,但无论如何,王澍在篆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艺术个性,无疑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正如翁方纲所说:“篆书需遵循古法,而王澍则在此领域达到了巅峰。”这一评价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王澍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扩展资料
王澍,男,1963年11月生,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作。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成为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
王澍篆书诗经小雅天保轴作品鉴赏
王澍的篆书作品,以其精湛技艺,呈现了一部《诗经·小雅·天保》的148字篇章。每一个字都工整无比,笔力挺拔,尽显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他的篆书轴采用独特的中锋悬针技法,线条细而坚韧,内力饱满,形成了一种既有力度又不失圆润的风格。每个字的结构稳健,字与字之间的布局匀称,章法布局巧妙,即使是相同的字,笔划处理上也匠心独运,无一雷同,充分展示了王澍在篆书领域的高超技艺。
在轴的末尾,他署名“第八洞天人恭寿王澍”,这源于他与道教圣地茅山的深厚联系,人们尊称他为“第八洞天”。这个署名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王澍个人的道家情怀和艺术追求。整体来看,这部篆书轴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王澍个人艺术风格的完美展现。
-
1.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1. 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 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
-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线条还是结字或者章法布局?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章法布局。 毕竟书法是书法毁并的艺术。没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而字有笔画和结构。每一告春笔,每一个字的
-
首先对你弟弟得了肝癌表现惋惜。 肝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新患肝癌55 %发生在中国,我国肝癌男性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4.52/10万,女性为5.61/10万,全国
-
画国画用什么样的毛笔最合适 学画花鸟,对于毛笔的挑选,我觉得没有特定的用什么好,比如说我画竹子我竹竿用的是狼毫的或兼豪的,这样的笔弹性好画竹竿有力度,但是不能过长,太长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