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古诗词里面的韵脚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4-10-26 16:41:49 浏览: 257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古诗词里面的韵脚指的是什么

主要是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

例如 枯藤老书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希望对您有用!

二、古诗诗名第一个字是书的诗名

古诗诗名第一个字是书的诗名如下:

书湖阴先生壁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愤五首·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怀》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满目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书怀》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病来犹强引雏行,力上东原欲试耕。几处马嘶春麦长,

一川人喜雪峰晴。闲知有味心难肯,道贵谋安迹易平。

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

《书怀》

年代: 唐 作者: 曹松

默默守吾道,望荣来替愁。

吟诗应有罪,当路却如雠。

陆海傥难溺,九霄争便休。

敢言名誉出,天未白吾头。

《书寓所壁》

年代: 明 作者: 袁凯

野水连斜屋,秋林正压床。

把书惊眼暗,嗜酒觉身狂。

王伯功名切,江湖战斗忙。

分明故园路,岁岁欲相忘。

《书异》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

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奔浑驰暴雨,骤鼓轰雷霆。

传云不终日,通宵曾莫停。瘴云愁拂地,急溜疑注瓶。

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鲵腥。跳趫井蛙喜,突兀水怪形。

飞蚋奔不死,修蛇蛰再醒。应龙非时出,无乃岁不宁。

吾闻阴阳户,启闭各有扃。后时无肃杀,废职乃玄冥。

座配五天帝,荐用百品珍。权为祝融夺,神其焉得灵。

春秋雷电异,则必书诸经。仲冬雷雨苦,愿省蒙蔽刑。

三、荣枯这两个字是不是会让你想起以前学过的一首诗,是那首诗呀

草 一岁一枯荣

四、古诗《秋词》的是什么意思?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一、古诗原文

《秋词二首》

作者:刘禹锡(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二、白话译文

其一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扩展资料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词二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