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春的作品特色
刘新春花鸟小景画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更注重花鸟画山水图式的形式构成,以及对自然境象地描绘。新的形式创造必然引起笔墨语言的重塑,不受地域和题材的限制,将传统花鸟画题材赋于新的创造形式,表达当代人对自然的理解和人文情怀。他对这一花鸟形式的探索是他对花鸟画研究的毕生追求,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刘新春书画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行的以“小鸟天堂”为题材的主题性创作,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转折时期,在鹰和牡丹等传统题材的描绘上更加提炼出代表性的笔墨语言。
1997年中国美术馆刘新春书画展
1997年,刘新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览,此时期的绘画作品已经初具风格,虽然创作时间比较仓促,但迸发出了追求花鸟画笔墨语言新形式和新境象的热情与渴望,他对这一批花鸟作品及其创作经历至今犹感欣慰,是半生以来从艺经历的高峰,对于探索花鸟画绘画语言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里程碑,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这次画展在刘新春的艺术道路中是一个重要事件。
问:对于一个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被视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你的心情想必也是如此,那么当时决定举办画展的初衷是什么?
刘新春(以下简称刘):当年我刚刚退休,成为了一个职业画家,我想有时间对我这四十年来的花鸟画探索进行梳理,所以萌发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想法。后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运用花鸟小景画的绘画样式创作了一批画作,进行花鸟画山水形式的图式创作以及笔墨语言的拓展和重塑。这批作品是我多年来研究中国画笔墨发展的一点认识,如何将自然中的花鸟景象转变为画笔下的笔墨形式,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潘天寿、郭味蕖等老一辈画家提出并实践的花鸟画创作道路,我一直沿着这条道路画下去,才有了这些花鸟画作的新面貌,使我对这次展览更加有信心。
问:那么当时举办展览你的信心很大,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吧。
刘:是的,亲友的帮助是很重要的。在洛阳时,好友李伯安帮我出版了画册《刘新春书画集》,在这本画集中有孙其峰先生的题字,秦岭云先生作序,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宫大中老朋友引荐我,拜访了当时著名的画家和理论家,如张仃、秦岭云、范曾、刘勃舒、蒋采苹、张世彦、孙其峰,还有王朝闻、金维诺等。宫大中先生主持了画展中的座谈会,与会的学者从绘画和理论上进行品评和总结,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记忆犹新啊。
问:在你的一些画友中,至今仍然喜欢这批花鸟画,能够看到一种创作的冲动,对自然的热爱和理解。
刘:有些朋友确实是这样说的,为了这次画展,也为了对花鸟画发展的一些追求,倾注了我多年来对花鸟小景画的探索和笔墨知识的积累,带着一种创作的冲动和勇气,将头脑中的自然景象努力的展现在画面中。那一年过的即紧张又充实,除了一些熟悉的创作题材外,经常到河南周边的伏牛山、邙岭、青要山等山区进行写生,寻找富有北方苍茂气韵的景致,所以这批作品主要取景北方的土石山貌、沟壑溪潭、野林花草和禽鸟鹰鹊,并表现出一年四季的风情雨露之态。
问:你的花鸟小景画的形成都是对自然状态的深刻理解,取景造境,反映出你对自然的寄托之情以及对美好生命状态的颂扬。
刘:你说的很对,置身于山林之中,享受的是自然的和谐,一花一草都是有感情的,都在展现自然赋予它的生命状态,因此我的画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或者常见的灌木丛林,又有一些独特的景象,如土石中挣扎的酸枣树,冰凌之中的野菊花,青绿茂盛的草蔓和蝴蝶谷中的舞动,都表现出了峥嵘向上的精神,以及北方风物的气质和个性。而自然中的灵物是各种禽鸟,锦鸡、山马鸡,喜鹊、八哥、麻雀和鹰,它们是画中的主角,遵循的是自然的法则和选择,顺应的是天地之气,地貌山河。我们是不是离它们越来越远了,或者说我们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精神的慰藉。
问:你谈起自然来如此惬意,我非常感动。这些情感深深地影响了你的花鸟画,基本上确定了画面的气象基调,同时也调动了笔墨。
刘:山野中的各种生命就是和谐的音符,大自然就是一个合奏曲,表现自然的节奏和韵律,这是我的画所表现出的自然气象的基调,笔墨随之而动,笔出造化,墨含蒙养。每个画家在长期的笔墨训练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笔墨语言形式,即取写生之意,又在勾勒点染中浸染墨韵苍华。我的这批画重在解决用线造境问题,遒劲线条的表现和提炼突出了北方的苍茫浑厚,墨彩意笔写出,不失花鸟画的点染趣味。
问:在看你的花鸟画时,觉得传统的意味特别浓烈,但又仔细品味,似乎又有一股现代的气息。
刘:你说的是花鸟画的现代性问题,也是关于中国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的话题。20世纪,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郭味蕖等老一辈画家对于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启发和激励后来者继续为之奋斗。我继承的是潘天寿和郭味蕖对于花鸟画语言的发展和花鸟造境的艺术思想,郭味蕖提出花鸟与山水相结合、写意与工笔相结合、重彩与泼墨相结合的绘画思想,创造出自然天成的小景画境象。这种画法要有坚实的写生功底,精熟的笔墨技法和传统的文化意蕴,同时又具有现代人的视觉感受和新的笔墨形式,充满现代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批画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创造而出,既实现了心里所想的画面,又对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实为欣慰。
问:伴随着这次展览,还组织了座谈会,这对你的影响很大吧?
刘:是的,这次座谈会是由宫大中先生主持的,来了很多北京各个研究单位的画家和理论家,大家各展其说,对我的这批花鸟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首先他们肯定了这些画作的成功表现,取法自然,来源生活,感觉亲切,仿佛进入了大自然之中,只有真正热爱生活和对艺术有执著追求的人才是真正的画家。他们认为来自洛阳的画家却没有牡丹作品,是不落俗套的表现,现在看来牡丹充满富贵之气,而将这种富贵之气表现在小景野趣之中,大俗之为大雅,也能创造出文雅高贵的精品之作。他们希望能够继续按照这条道路画下去,精简提炼,十年磨一剑,可以看到更加精致豁达的花鸟画作品。
刘新春小鸟天堂创作组画
问:“小鸟天堂”是主题性创作,也是很好的花鸟画创作题材和笔墨形式的选择。
刘: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景致与人文历史各具特色,一个北方花鸟画家对于岭南的自然风貌既感到新鲜,又有亲切感,地域性的差异拓展了创作题材,同时又使南北气韵相融合,既有南方的润泽清丽,又有北方的苍然厚重。当时我到岭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基于不同的南方气候、植被生长和各异鸟类,我的画中融入了榕树、棕榈树、龟背竹、白鹦鹉、白鹭等物象,在加强线条的表现力之外,进一步探索墨法和色彩的运用,丰富小景画景致和境象的书写。主题性创作是进行绘画研究的方式之一,能够调动起画者探索笔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绘画风格面貌的形成。
问:“小鸟天堂”创作组画是你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时期研究性的创作,主要是大幅的小景画,这个时期对你的花鸟小景画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问:这个时期的绘画较之1997年中国美术馆展览的那批画作,更重于笔墨的提炼和意境的书写。
问:绘画作品最终表现的是意境,传达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小鸟天堂”组画反映出自然世界中的风情雨露。
问:这批花鸟画创作题材丰富,是你阶段性研究的绘画记录,主要收集在《刘新春写意花鸟画艺术》一书中。
问:那么在以后的创作之中是否还要延续这一主题。
问:那就预祝您在花鸟画领域中有更为崭新的面貌。
刘:谢谢!
刘新春《白鹰图》
菜根谭语:“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深谙此语者,秉天地之气于自然,寓造化天成于生活,写尘情理境于笔墨,绘情理之境乃为心境,是刘新春绘制这副白鹰图的初衷,也是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心态的写照。
《尘情即是理境》是刘新春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创作作品,采用白鹰育雏的题材来表达这种文化的意境和寓意,是促成这幅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鹰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传说中被视为瑞鸟,这种祥瑞观念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现实生活,祥瑞中有“白祥”一词,泛指众多白毛动物,所以白鹰被认为是吉祥、高贵、傲世情才的象征,李白在《观放白鹰》中道:“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白鹰身姿雄健,睿智机警,凌视天地,又加之毛色纯洁,在自然界中极为少见,更是文人贵胄赏玩的珍禽,刘禹锡写白鹰“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古人画鹰者多,但白鹰的少,远者赵佶、朗世宁等,近者李苦禅、孙其峰等都有传世作品,所画白鹰有的盘踞松石之上,有的扑跃捕食,也有架上白鹰,多为工笔细作。刘新春的这幅白鹰图取山崖一角,鹰的习性多在此地做窝,衔取枯枝搭建而成,环山险要之地,视野宽阔。此图描绘的是两只白鹰捕食育雏,一只爪按鸟尸,嘴叼鲜肉,正衔与两只争抢的鹰雏,一只踱步窝外,回首观望着。画面左下角的窝蓬松而结实,而它们背靠崖体,两边树枝掩映,微风吹至,婆娑作响。整副画表现出安详和谐之境,并无嗜血强夺之意,是何尘情,是何理境?
在这幅作品中,白鹰是主体,需要画家具有很强的写生能力和笔墨精熟的提炼,“妙得生意而不失真”,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形象。写生即为写其生机,生命之态,宋人尚真,苏轼言道“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郭味蕖先生“种竹五十年矣,溶溶漾漾之意,不觉奔来腕底”,若达到胸有成竹,必须对生活体察入微。刘新春爱鹰之豪情,察其神态,他笔下的这四只白鹰虽为意笔写出,但用笔造型与结构紧密结合,多层染制,尤其是在鹰的嘴、眼和爪子上刻画精细,传神达意,特别是爪子的质感表现的惟妙惟肖。形质之外就是笔墨的表达,石涛曾云:“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从自然生活中提炼出笔墨形式,探索笔墨精神的个性表现,也需要长期进行总结。白鹰背后山石树丛的笔墨更为简率,腾转灵动,笔墨之气与天地之气合并而出,与白鹰的精细刻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刘新春的这幅白鹰图沿承郭味蕖先生提出的山水与花鸟、工笔与写意、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的造境之法,具有宋人的精致、元人的气息和明人的笔墨精神,是其绘画中的代表作,此图现藏于中国国家画院。
刘新春对牡丹画法的认识
素称“花中之王”“总领群芳”的牡丹,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其色泽鲜艳,芳香浓郁,尽显雍容华贵,历代的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家贵胄无不为之颂扬,古人的诗歌文赋无不为之传唱,传统的精品绘画无不为之润色,中华民族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犹如人文历史一样深厚悠久。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木本名贵花卉,在中国进行种植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作为观赏植物进行人工栽培,至少始于南北朝,谢康乐在《太平御览》中说道:“南朝宋时,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古人培植牡丹不乏其力,品种繁多,色彩纷呈,唐人的《海山记》中记载: “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而在唐开元年间,牡丹盛栽于长安,刘禹锡在《赏牡丹》中赞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栽种牡丹的中心移至洛阳,随着历史的变迁,又移至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安徽毫州、山东菏泽等地,更是一度传往日本、荷兰、英法等国,成为世界种植牡丹的亲本。
宋代文豪欧阳修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作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其中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如今的牡丹品种多达六百多个,色系多达九种,是文人画家进行创作的重要表现题材。历史上擅长画牡丹的大家不胜枚举,而当代洛阳兴起画牡丹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第一届洛阳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时期,这时正在担任洛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刘新春,和在洛阳文化馆工作的周彦生两位画家首当其冲的创作牡丹画,作为负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牡丹花,具有富贵吉祥的民间寓意,牡丹画得到了广大欣赏者的亲赖,随后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的举行,更使得牡丹画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刘新春是最早在洛阳画牡丹的画家之一,他的牡丹画突出体现了牡丹的富贵气和生机,以及画面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他主要吸收了徐渭、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等名家的牡丹画法。徐渭画牡丹以大写意著称,书法用笔,墨气淋漓,将目识心记的传统写生技巧与笔墨纵横的点染画法相结合,表现出文人的优雅品质和奔放豪迈的气度。刘新春吸收了徐渭画的阴阳向背两个方向的牡丹花头,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在刘新春的牡丹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两种形象。同时还吸收了徐渭画花头的点染法和豪放的抒情气息。
任伯年的牡丹画从传统入手,融入民间画法,西画速写和彩色法,以巧趣的小写意见长,又开拓了没骨写生的笔墨技巧,突出了真实的效果,并且使用西洋红等西方传来的颜色,所以他的画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刘新春的牡丹画吸收了任伯年画的盘状的牡丹花头,写实的小写意画法,清亮明快的色彩感觉,以及含有民间寓意的题材,如将牡丹画和鸡画在一起,表现“富贵吉祥”的含义。
吴昌硕晚年多画牡丹,把书法、篆刻的笔法和刀法融入绘画,花头设色浓丽鲜艳,对比强烈,喜欢使用胭脂红和西洋红,透出天真烂漫的色调,即沉稳又明快。画牡丹叶子多以茂密相称,色墨兼用,浑厚苍劲,气势雄强,这种大写意画法对近现代画坛影响很大。刘新春吸收了吴昌硕的盘状花头,胭脂红的色彩运用,笔法老辣和苍厚雄浑的笔墨精神。
齐白石也多画牡丹,注重书法用笔,简练精到,寥寥数笔,却生机盎然,他的画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牡丹花头总结了前人的画法,处理成盘状和塔状两种形式,形成人格化的绘画效果,同时运用民间的色彩感觉,将大红、大绿、大墨结合起来,稚拙中见真情。刘新春吸收了齐白石牡丹画中红花墨叶的艺术效果,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也吸收了经过人格化处理的盘状和塔状两种艺术形式,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
王雪涛对中国现代小写意花鸟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画了很多的牡丹画,继承了传统的笔墨情趣,同时吸收西方写生的画法,工写结合,形似神肖,表现出牡丹花的灵秀雅致。他一方面追求笔墨的灵巧多变,一方面色墨结合,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刘新春吸收了王雪涛的写生技法和灵动气韵,和对胭脂红和西洋红的运用。
刘新春的牡丹画在继承以上名家的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将牡丹花头总结成盘状和塔状两种形式,注重写生,运用点染率性的画法。在色彩上大胆运用胭脂红和西洋红,对比强烈,稳重而艳丽,并用金线勾勒花形,突出兼工带写的功底,宋人绘有荷花团扇,在风姿卓越的柔嫩花瓣上加以金线勾勒,增强了富贵之气,匠心独特,刘新春将这一技法运用到牡丹画中,使远观有写意的效果,而近观又有工笔的特征。同时他将花苞搬入画面,并进行人格化处理,将其染成三绿色,既与红花相称,又突出了春的气息。叶子用双勾填墨的方法,使红花墨叶的艺术性进一步发扬。牡丹的枝干采用双勾填色的方法,在花叶中穿插,既体现了牡丹的木本植物的特征,又增强了厚重苍润的艺术效果。刘新春的牡丹画在笔墨形式和色彩运用上均有突破,在题材上既有表现喜庆含义的画作,如与喜鹊、公鸡相配,又有表现山间水边的牡丹景致,从而使他在当今牡丹画坛中别具一格,个性鲜明。
-
在今年的9月7日到21日在罗湖美术馆有时代湾区·多彩罗湖:美术家采风写生作品展,作品形式丰富、风格多样、艺术语言多元,富有想象力和时代特点。时代湾区·多彩罗湖:美术家采风
-
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重要活动 2006年9月21日,美术馆举办的“水墨:中国的书写艺术”展览所展出的70件中国古今书画艺术家的作品 。 2008年6月3日至9月1日,“制定一个世纪——
-
一、类别及批次划分 1.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分为美术类(总分300分)、音乐类(分声乐和器乐,考生任选其一,总分200分)、播音与主持类(总分400分)、编导制作类(总分200分)、书法类(总分300
-
齐白石穗腊简介: 齐白石1864年的1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祖籍是安徽宿州砀山,齐白石的原名叫做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来改名为名璜,字濒生,齐白石先生有很多的别号,比如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