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版集团纪念讲坛20周年:提高全民阅读力
2022年,“全民阅读”连续第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今年的“4·2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到来,“北京出版集团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也即将迎来创办20周年。20年来,“共享阅读乐趣”“阅读:向大家致敬”“阅读与博物”“听书与阅读”“阅启·红色北京”“‘艺’起阅读”等20个主题涵盖了古典与当代、传统与变革、学术与产业等,以阅读为名,助力打造书香北京。
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之际,北京出版集团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联手,以“‘艺’起阅读”为主题,共同举办“北京出版集团第20届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
艺术养心,文学塑魂:提高全民“阅读力”
活动中,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从诗歌的文化特性等方面赏析了中华传统文化。他谈道:“60年代,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曾买过一本北京出版社出的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诗歌在中华文脉中有广泛的基础,人在不同的时期读诗都会有新的启发,这就是诗歌的生命力,永远也不会衰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遗产相当丰厚,自《诗经》以来3000年没有中断,纵观中华诗词发展史可谓星河灿烂,高峰迭起,名家辈出。”他指出,中华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也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诗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读者,让读者遨游在它所创造的艺术情境之中。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全民阅读”倡议中谈道:打造书香社会则是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书香社会就应该到处有书香,随时随地能看到好书,得到阅读的帮助,即使处于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还是提倡要以读书为本,使自己得到全面的成长。他认为,艺术修养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艺术的价值理念;二是艺术的思维方法;三是行为方法。
演员濮存昕在访谈中从舞台艺术与文学的关系角度说:“文学家、艺术家,他们信仰的终极点是美,文学的功能就是给予人思想的美,给予人观察美丑的方法。包括我们所做的戏剧,都是在文学之后,所以戏剧和文学是分不开的。戏剧源于文学,作为戏剧工作者,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把文学传递出去。我去年有幸排了《雷雨》的新版本,当我们回头去翻1934年的版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拨开封存很厚的尘土找到了新意。”
万方则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在访谈中阐述了戏剧创作与阅读的关系,她谈道:“戏剧和阅读各有各的魅力,戏剧的魅力在于人和人的当面交流,当我们走进剧场,我们将和台上的演员、台上发生的一切,同在一个空间共同呼吸。而文学是艺术中的一个类别,它往往是一个人孤独的创作。我们作为编剧,需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阅读使人的心灵得到完整,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她认为,戏剧创作需要作者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感受、积累的情感、沉淀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再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搬上舞台;文学和艺术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都是源于对人性的描摹、挖掘和呈现。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李庚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书画艺术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他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教给我读书的一个很奇妙的方式就是先看画,看画时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他认为,人类在认识世界特别是发明创造时,除了依靠文字还要依靠图形,所以读图和读字同样重要。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雕塑史》《芥子园画传》等书,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关联。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主要以阅读《芥子园画传》和研究齐白石的经历为例,从研究书画艺术的角度谈了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启发。他谈道:“是《芥子园画传》带领齐白石走进艺术之门,齐白石把他的理念加上对芥子园的学习,创造了自己的艺术。”
北京出版集团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创办20周年
北京出版集团于2003年推出“共享阅读乐趣——京版集团世界读书日首届讲坛”,自此,每年一个阅读主题。20年间,曹文轩、张洁、刘庆邦、徐贵祥、李敬泽、莫言、白化文、叶广芩、赵仁珪、肖复兴、西川、聂震宁、李忠杰、郑欣淼、万方、濮存昕等150余位作家、学者、艺术家以及业界和媒体嘉宾、阅读推广人、读者代表先后登上了“北京出版集团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而20年间,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五中分校、花家地实验小学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也参与到活动中。
康伟分享道:20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点,“回首二十载的创办历程,我们始终心怀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走进了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中小学和大学的课堂,以阅读:‘向大家致敬’‘阅读与科普’‘读城:阅读北京’‘听书与阅读’等主题,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们带去了阅读之乐。”
世界阅读日,北京出版集团回顾了过去的二十年所举办的讲坛的主题,2003年第1届为“共享阅读乐趣”,2009年为“厚重阅读:让人生更厚重”,2014年为“静心阅读”,2015年为“阅读:向大家致敬”,2019年为“阅读与成长”,每届讲坛,主办方与嘉宾们都坚持从不同角度发出呼吁:作为作者、出版者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不断创作新的经典,为推广全民阅读贡献力量,倡议全社会通过阅读好书涵养优秀品格,汲取精神力量。文史学家赵仁珪谈及:“现在正是读书的好年代,‘全民阅读’会涤荡社会上散发的乌烟瘴气,让世界飘满书香。”
2012年第10届讲坛“阅读与博物”,带领读者走进博物馆,共同探寻博物馆这座可以阅读、欣赏、触摸的历史人文教科书。学者、敦煌学家白化文在讲坛上说:“阅读是把前人的积累化为自己的知识,但一种事物在历史上的变化还需要博物得来的知识验证,只有二者兼备,才能逐渐探知事物的真谛。”2012年,第10届纪念讲坛“阅读与博物”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
2012年,第10届纪念讲坛“阅读与博物”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
此外,“北京出版集团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因立足北京,故首都的历史文化与城市精神也成为讲坛上历久弥新的话题。
在2005年第3届讲坛“阅读北京,阅读人生”上,学者们认为:“北京这座城市魅力在街头巷尾,在男女老幼,更在多年积累传承的文化与精神中,对这些宝藏的挖掘、记录恰恰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我们愿意以出版的方式、以阅读的方式,来履行这一文化使命。”2008北京奥运会,在第6届讲坛“阅读新北京,参与新奥运”上,作家、学者共同分享书页中承载的奥运故事、城市记忆。
2017年第15届讲坛“读城:阅读北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古都北京。作家肖复兴谈到了北京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文化学者赵珩讲述了北京的建城史与社会生活,青年作家石一枫则分享了北京这座城市对自己创作的影响。阅读北京,可以体味到不同历史时期北京的城市格局、审美内涵、民风民情、从而更好地把握、传承它的文化特质,书写它的精神内涵。
好书与读者的相遇
在历届“北京出版集团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上,一部部好书佳作通过推介与更多读者相遇。
2006年第4届讲坛“真实与虚构”走进百花齐放的文学世界;2007年的“阅读点亮童年”分享儿童读物创作与出版、儿童阅读的普及和发展;2011年的“阅读与行走”从自然、生态、旅行等新兴话题出发,探讨出版、阅读与人生道路;2016年的“阅读与科普”围绕“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谈论科普创作与全民阅读如何更好结合;2022年,第20届讲坛以“‘艺’起阅读”为主题,通过网络链接,推动出版与艺术的破圈、跨圈、融圈。
如果说纪念讲坛对不同出版品类、文化议题的广泛关注,体现了出版与阅读的宽度。
2010年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2013年的“微时代的阅读”,2018年的“听书与阅读”则在纵深维度呼应着时代飞速发展之下,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社交媒体深刻影响阅读与创作、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普及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中国阅读故事”。但“无论阅读形式怎么改变,形态怎么多样,阅读的内在价值却并未受到颠覆,与阅读相关的行业、群体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存在义不容辞的义务。”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讲坛上说。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北京出版集团推出“阅读温润心灵——北京出版集团第18届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并围绕纪念讲坛开展阅读分享、公益直播、图书捐赠、免费开放线上资源等系列主题活动。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