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心之诚,抒怀时代出精品
戏剧创作如何更好地诠释建党百年主题,多个剧种艺术家和院团负责人表示——
以内心之诚,抒怀时代出精品
“只是奔向‘节点’,创作可能会拥挤。”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说。
“不一定是革命历史题材,一样能表达好‘百年’主题。”中国剧协副主席、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说。
“任何剧目都不能创作完了就刀枪入库。”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说。
“面对这样的‘大主题’,不是停下来纪念,而是要一边走一边纪念。”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说。
各个剧种、院团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演出正在有序推进,如何更好地诠释这一主题?多个剧种的艺术家和院团负责人不约而同表示,重大主题创作演出要应时代之需、观众之需、剧种之需、表达之需。
开广阔之视野
“这是一个年轻的视角,一种具有时代感的表达,精神血脉的延续、优良传统的继承,不仅要在革命历史题材中不断讲述,我们还要回答,先烈以鲜血铸成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怎么样了?他们心中期许的未来是否实现了? ”冯玉萍正在和沈阳大学音乐传媒学院师生创作民族音乐剧《镌刻》。这不是建党百年主题中常见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而是一个颇具时尚气息的当代故事——以大学师生视角记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点滴,揭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中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冯玉萍介绍,故事主人公是青年,是在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社会成长起来的一代,享乐主义、消费文化等不良倾向是否侵染了他们的心灵?党的初心、信仰他们是否理解、认同?“这部作品正是要以真实故事对这些担忧作出积极正面的回答。2035年,我国将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年轻人作为中坚力量,责任担当已经镌刻在他们心里,他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冯玉萍说,戏剧创作有责任为时代镌刻——中华民族“有历史、有今天、有未来”。
“剧目创作如果从狭窄的角度出发,上演的机会就会很有限。”龙倩认为,立意足够高远、视野足够广阔,才是有效的“主题”创作,才能在时代的召唤下不断登台,与一代一代观众见面。广西戏剧院将以16台剧目为建党百年献礼,涵盖剧院新创的作品和复排剧目、保留剧目等。壮剧《苍梧之约》讲述中共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的创立和党在广西的早期事业,壮剧《黄文秀》讲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因公殉职的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两部新创剧目既有对党的历史的庄严回望,也有对今天党的好干部的深情怀缅;系列演出还包括近年来观众喜闻乐见的彩调剧《新刘三姐》等反映新农村的剧目以及京剧《瑶山春》等经典剧目。龙倩表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重心不同,信仰、宗旨的体现方式不同,追寻党在每一历史时期的足迹,并在舞台上予以艺术表达,更有利于观众全面系统地走进党的历史。
“作为转企改制文艺院团,巩固改革成果、探索改革突破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创作演出,找到适合的表达、适合的舞台,应当是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相信剧目好看、题材丰富,是向建党百年献礼、向人民汇报的最好成果。”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有楚剧、汉剧、黄梅戏3个剧种,杨俊介绍,正在进行的创作有对当代现实的关注,也有对传统的整理改编。比如,黄梅戏是融古通今的剧种,正在创作中的古装廉政戏,在各个时代都有其现实意义;汉剧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正努力与当下审美对接;楚剧作为深受基层观众喜爱的地方剧种,讲述大别山儿女经历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的《大别山人》在长期舞台实践的基础上持续打磨提升…… “我们有多个剧种,本身就承担着内容、风格多样化的责任,各守其正、各创其新,完成好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作,以多种形式表达心声,是我们的优长所在。”
绘今日之风貌
重庆市川剧院川剧《江姐》即将开启全国巡演。“20世纪70年代歌剧《江姐》创演,这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抗击侵略、寻求解放的历史中发生在重庆的故事,用我们的地方戏来演,是非常有意义的。”沈铁梅认为,今天重述江姐故事,并不能只满足于让江姐“说上重庆话”,“当年的歌剧《江姐》侧重于表现江姐作为共产党员的铁骨铮铮,今天再讲述,侧重于她作为个体、作为女性的再发现,她对组织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守,是以一个女性的自我实现和她对丈夫的爱、对孩子的眷恋为支撑的,所以才这样坚不可摧,这样的叙事逻辑更能打动今天的观众。”
沈铁梅介绍,川剧《江姐》舞台呈现注重当代性,比如江姐牺牲以后,人物立在前景中,背景中出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名字,“舞台只作为‘图示’,不加提炼升华,唱《红梅赞》背景就是梅花,在今天远远不够,我们和观众一起回顾这个故事,应该有一种认识,江姐是千千万万先烈中的一个女性,我们不要忘记的不仅是她,更应该是这个群体。”像《绣红旗》《红梅赞》这样的经典段落,川剧《江姐》不仅保留下来,而且进行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再加工。“比如以前《绣红旗》就是人物手执红旗穿针引线地唱,现在我们把它纳入‘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美学,人物边唱边舞。同时,我们对细节进行了特写式的表现,最终让观众看到的是意象化的一颗星,而不是一面红旗,观众除了看和听,可以从艺术形式中获得一种新的收获。《红梅赞》贯穿全剧,成为人物生命经历、内心历程的重要线索,‘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不是一时感叹,它照耀着全剧,是一种生命力。”沈铁梅说。
冯玉萍也表示,在围绕“主题”创作的同时,《镌刻》坚持戏剧艺术自身的开拓创新,诗画歌舞集于一身,作为民族音乐剧,以地方特色鲜明的评剧音调为旋律母体,在评剧当代化和音乐剧民族化、地域化方向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往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革命历史剧是创作演出的重心,近年来,各个剧种、院团都倾向于更多地在新创剧目中反映现实,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发自创作者内心的声音,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全国人民身心同在的历史时刻,有多少人、多少事等待戏剧的书写、舞台的再现。”龙倩说,在扎实传承的基础上,更积极地尝试触及现实、表述当代,是今天的戏剧创作应有的面貌。
领剧种之走向
广西戏剧院包括京剧、壮剧、桂剧、彩调剧4个剧种,创作演出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各展所能。龙倩介绍,京剧、桂剧是板腔体的古老剧种,更适合传承经典老戏,壮剧、彩调剧地方风味浓郁接地气,适合表现当代内容,“我们根据不同的时代、事件、人物,选择适合的剧种来表现。一方面,无论什么时间节点、什么题材的创作,不能忽略剧种自身特色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要对剧种容纳能力的拓展不断树立信心,抓住骨干演员自我突破,青年演员自我锻炼,剧院充实舞台实践的大好时机”。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近年来更加积极地思考如何拓宽剧种承载力。比如,人们对黄梅戏的一般印象是,这个剧种以古装戏为主,擅长演才子佳人。近年来,黄梅戏移植了现代戏《党的女儿》。杨俊说:“一开始我们心里没有底,觉得革命历史题材黄梅戏会让戏迷不愿意进剧场来看,或者让他们产生被动受教育的感觉。后来发现,所到之处,观众自然地接受了浸润在剧种表达中的感染,作品传递的思想价值也都欣然接受。我们更加相信,黄梅戏这个剧种有这样悠久的传承不是偶然,它的艺术形式贴近老百姓的欣赏习惯、适合老百姓的欣赏需要,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接地气方面确实有优势,这让我们更加增强了把当代内容纳入其中的信心,也更加确信了,戏曲的生命力所在,是对当代讲述,是以牢固的传承为基础,艺术地介入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
沈铁梅表示,这些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艺术的传承保护,戏曲工作者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要在舞台上记录党的百年历程、传扬党的伟大精神;同时,作为传承保护的主体,也要通过培养人才、磨练技艺、探索剧种,在当代积极开拓创新。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