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擦亮牡丹“花名片”
艺术工作者在洛阳李学武牡丹瓷园制作牡丹瓷(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记者何娟、韩朝阳)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日前闭幕。“五一”期间,移栽的高山牡丹在市内观赏园灿烂绽放,又迎来一波游客潮。
“洛阳是中国牡丹的原生地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从事牡丹研究30年的高级农艺师刘改秀说,她所在的国家牡丹园收集野生牡丹种群和园艺牡丹种群共1362个品种,培育新品种327个。
依托丰富的牡丹资源,洛阳从1983年开始举办牡丹花会(后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经过30多年的举办,近年来,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保持在2000多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稳定在200亿元左右。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国家牡丹园新装了5G直播设备,海内外游客只需打开手机,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牡丹。”刘改秀说,“豆绿”“魏紫”等珍稀牡丹品种在镜头前纷纷亮相。
洛阳目前有3个大型牡丹种植带,种植面积达36万亩,规模以上牡丹园20个,涵盖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多个品种。
花为媒,请进来,走出去。除了广邀天下宾客前来古都赏花,洛阳牡丹每年都出省参加展览。
位于洛阳老城区邙山办事处的土桥村,牡丹产业起步较早,从业人数众多。“村民从1982年开始规模种植牡丹,逐渐掌握了反季节牡丹催花技术。”68岁的土桥村村支书卫相前说。
老城区现有86个催花大棚,为花农增收3200余万元。反季节催花牡丹最受欢迎的时节是新春佳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是催花牡丹的主要销售地。
除了“赏花经济”,洛阳牡丹产业链不断延伸,牡丹籽油、牡丹食品、牡丹瓷、牡丹画等深加工产品和文创产品层出不穷。
截至2019年,洛阳牡丹深加工企业共有28家,产品种类有240多个,各项专利345项,牡丹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已突破280亿元。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