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讯

行走,舒展精神的风景——简评周玉娴散文集《大地上的行走》 ... ... ... ... ... ...

时间:2022-05-27 15:59:33 浏览: 0 作者:笔墨纸砚网

行走是生命的生存状态之一。人类行走除了生存需求,还有主动寻找或者赋予事物意义的含义,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处吧。大地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融入自然和社会之中,增加了风景的繁复与意味。读完作家周玉娴的第一本散文集《大地上的行走》,让我对行走这一姿态所营造的视野与塑造性饶有兴味。

作为一种生命行为本能,在行走中,人们了解并改造世界,不断变化的视角,让世界不断发生着变化,拓展生活空间的同时,其内心亦随之感受其变化。《大地上的行走》一书分“山水的呼唤、路上的回响、遥远的乡愁和四时的光阴”四辑,在自然山水和历史风物之中,作者追逐河流奔跑,徜徉湖光山色,流连童年与故乡,漫步时光阶梯,既跋涉现实之景,又探索时光之境,作者的身与心在虚与实之间辗转巡行,展开一幅幅融汇独特之见的精神风景。

作家毛姆说过:“要把散文写好,有赖于好的教养。散文和诗不同,原是一种文雅的艺术。有人说过,好的散文应该像斯文人的谈吐。”对于“文雅”的理解,我以为是一种素养的体现,在写作中,语言有较为直观的反映。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而优美的文字语言之一,流传至今依然未被同化、消亡乃人类的文明福祉,千年传承下的文字之美为汉语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但是这种养料在现代社会中正渐渐淡薄。汉语在文字、音韵等方面的特点本是一种写作优势,或说一种写作资源,却被日益欧化的句式感染,显得空洞困乏,甚至不伦不类。弘扬汉语之美,我以为是每个中文写作者的责任。而周玉娴良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多年编辑业务的磨炼,让她的文字展示出精炼而幽微的美的意味。看全书开篇写乌江的一段文字:

立体地形图上看,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如一支蓝色的羽毛嵌在群山万壑。它像一个追随着长江母亲的孩童,在清涧中呼朋唤友,领着一群奔跑在山坳里的小溪小河欢快地玩耍;它又像是桀骜不驯的少年,穿行奔突在嵯峨交缠的山岩间,带着青春飞扬的能量腾越山峦。激流、险滩、峡谷,五里一滩,十里一湾,乌江奔腾咆哮,蕴蓄着天然势能,雪卷千堆,涛拍两岸。(《尘世里的一支乌江曲》)


一个人心中可以有一万条河流,一万个人看一条河流会有一万种想法,而落在纸上的河流,应该是自己看到、想象到、感受到的河流,它是现实中的那一条,也是写作者心中独有的那一条。作者笔下的乌江,充满真性情,像莽撞少年,具有天生的野性,“青春飞扬”,这个形容用得真好。河流是大地上永远可以显现年轻的事物,河水奔腾是河流行走的姿态,而在句式上,长短句复合,辅之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叠进,蓄势积力,似波浪追逐,从视觉到感觉,相互激荡,将一条河流自然流淌的缓急变化之形呈现在纸面上。到最后,句子又变得极短,甚至以单词跳跃,阅读时,语气急促而有力,像河水高高激荡起的浪花,跃上黑色的礁石后砰然绽放,势不可挡。作者的音韵也极为讲究,尤其是“激流、险滩、峡谷,五里一滩,十里一湾,乌江奔腾咆哮,蕴蓄着天然势能,雪卷千堆,涛拍两岸”一句,“滩、湾、岸”,流韵生香,音色朗朗,读时水声便出了朗读之口,传至远方。文辞典雅,音韵有致,优质的语言将对事物的理性认知与感性觉悟有机交合,使叙述变为一种美的演绎,生发出别样的新景致。

同样,“徽州是扬州的根,是绵延百年徽商文化的基底。”“我爱剁椒,橙红的辣椒在木盆中被捶、捻、砸、夯,最后皮开籽绽,汁红香溢。徽州悠长的日子在舌尖上流走,在绿茶和菊花茶中回甘。”这样的描述,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有经历过程的感受,调动人的眼、耳、口、舌等全部感官,入手、入口、入心,入记忆,从身体到心灵,体悟便深刻了,为读者拓展了想象与共鸣的空间,留下深深的立体记忆印痕。


读《大地上的行走》中的篇什,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如此语言要在传统意境中涵养,从古典诗词中“化”出来,应用时便呈现厚积薄发的诱人魅力。写作是语言的行走,作家以此为凭借,呼风唤雨地行走,姿态自然潇洒。

行走的姿态预示且决定了行走者观察和认识事物角度的变化,或者说,行走带来改变。写作的行走,本质上是从现实而至精神的通达,心的行走比身的行走更复杂而诱人,因为它可在时光中逆行往来,可在静止中神游八极。《大地上的行走》所及,从新疆到北京,从徽州到瓦窑堡,有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也有对历史风物的当下认知,纵横捭阖,风味万千。

可能因为平生喜欢草木的缘故,我着意看了《白杨树》,读罢喜不释卷。新疆的白杨树如作者的亲人,与之交流,“戈壁深处,风声呼啸而来,白杨树树冠摇摆着,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鸟儿不见了,人也都散了。已过子时,夏日夜短,人们要抓紧时间好好休息。白杨树在一片明亮的月光下,依然睁着眼睛,守着团场”。多年后回眸,以心走近看那树,那时光的斑驳,仍是树人合一,且岁月愈远愈显静好。作家谢有顺说,散文最大的敌人就是虚伪和作态。没有了自然、真心、散漫和张弛有度的话语风度,散文的神髓便已不在。作者发乎于心的爱,给了文本自然的底蕴,阅读的快感和精神的回味——所谓散文的真谛,也便在此了吧。


阅读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山丹丹和映山红这两种花朵的看法,别有新意,当为作者的新见识:

山丹丹和映山红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特别的两朵花儿。它们都是开在山野的花,带着泥土的芬芳,在山坡岩石间自由生长,一南一北。一朵映照着苏维埃政权的确立,见证工农武装割据,一朵映照着共和国的初生,见证全民抗日统一战线;一朵悲情壮美,在风雨如晦中渴盼阳光,一朵烂漫欢快,在蓝天黄土上疾驰;一朵含蓄缠绵,深情款款,一朵热烈如火,神采飞扬。(《重新认识瓦窑堡》)

作者的发现是行走在历史中的发现,我观察,我认识,这样的“我”成全了文本的思想色泽,获得了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成熟写作者必须要展现的精神光谱。摹景状物容易,叙事抒情不难,但将身体化的修辞表达和精神性的修辞表达融合为一,实现精确书写便有了难度,由此也分出了文本品质的高下。两朵花,让读者随作者重新认识了瓦窑堡,也闻到了作者如蜜蜂一样传播的历史花香。

行走是时空的扩展,无关方向。特别要强调书中的《春日》《夏时》《秋意》《冬岁》四个篇章,我以为这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以二十四节气为由头,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风气相结合,寻求心灵与自然的遥远应和,这种体悟与传承是综合的,当下的,因此有了深思和留存价值。它体现出作者在行走中所做的转化的努力——将自然经验转化为理性经验,意即在行走中发现并转化沉淀、提炼为自身独特思想观念。

“散文易学而难工”(王国维《人间词话》),优秀散文作品是智慧文本,读者跟着这样的写作者从历史出发、从乡愁出发、从存在出发,寻寻觅觅,一同行走,相互扶助,共同完成一场场精神之旅。


冷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杂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7届作家高研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电力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散文集《与树比肩》、剧本《西交民巷》、诗集《草地戏剧》,另有多篇作品入选多部文选(集)。曾获首都五一文学奖、徐志摩微诗歌奖等。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