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闽侯县博物馆:高科技演绎“活历史”
观众参观闽侯县博物馆新馆。陈建鋆摄/光明图片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博物馆新馆日前正式开馆,据统计,在新馆开馆后的不到20天时间里,观众就已近5万人次,单日的最大客流量更是超过6000人次。对于一个县级博物馆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相当可观。记者日前走进闽侯县博物馆一探究竟。
高颜值与地域特色融为一体
闽侯是千年古县,素有“八闽首邑”之称,这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作为闽侯的地标性建筑,闽侯县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在6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它一直是人们认识和了解闽侯的窗口。如今,随着新馆的建成开馆,这座积淀深厚的博物馆完成了华丽转身。高颜值的外表、现代化的设计和富有地域特色的馆藏文物,为人们了解闽侯的历史提供了全新体验,而高科技的应用则将闽侯的历史更加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新馆按二级馆标准建设,主体建筑共四层,其中二、三层为主展厅。”闽侯县博物馆负责人周丕铧介绍。新馆的外形是一大特色,整体形似球状,外墙颜色为青灰色,整体辅之以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外墙的西北侧悬挂有12面大型浮雕,这些浮雕以闽侯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历史人物事迹为主线进行刻画,大量运用图案、图腾等元素。整个建筑别具一格,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同时还充满地域特色,很好地诠释了闽侯建筑的神韵。
走进博物馆,现代化的设计风格与悠久的陈列文物形成巨大反差,但其折射出的时尚与古朴却相得益彰。在一层大厅内,一幅高15.2米、宽9.8米的寿山石壁雕十分抢眼。周丕铧介绍,这幅寿山石壁雕名为“泱泱闽水”,以闽江为主要内容,以旗山和五虎山为背景,充分体现了闽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寿山石壁雕,它以福州地区的特产寿山石为原材料,采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技法雕饰而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周丕铧说。
据介绍,新馆的展览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馆藏4000多件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箭镞、骨箭镞,战国时期的陶壶,南朝的青釉五盅盘等,这些文物分3个单元陈列布展。此外,像木根雕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技艺、线面制作技艺、十番音乐、孩俤舞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展示也应有尽有。
智能化让历史“活”起来
互动地彩屏、裸眼3D、全息投影、VR体验区、5K沉浸室、虚拟讲解员……闽侯县博物馆新馆里的一处又一处高科技应用,让前来参观的游客纷纷驻足体验。用先进的科技展示历史文化,是闽侯县博物馆新馆的最大特色。
在新馆的一楼展厅,一块20多平方米的互动地彩屏周围围拢了很多人。周丕铧告诉记者,这块可供多人互动的地彩屏是4K高清屏幕,展示了闽侯的历史沿革,只要走上屏幕,踩击代表历史时期的图标,屏幕上就会出现当时历史文化的介绍。
“这是新馆开馆以来,我第3次带孩子过来,每次来孩子都最先跑到这块地彩屏上学习历史。这样的学习方式,互动感很强,而且寓教于乐,不但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前来参观的王女士对记者说。
来到二层展厅,记者看到许多大型投影设备。展厅入口处的“昙石山春秋”展项,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该展项展示的是闽侯最著名的文化招牌——昙石山文化遗址,该遗址对于史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闽台古文化渊源等的研究意义重大。“这一展项以实物布景,带来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并用投影动态呈现了远古先民的日常生活。”周丕铧说,投影设备通过动态的形式,让历史更加鲜活。
“八姓入闽”的展项同样应用了投影设备。周丕铧告诉记者,为生动还原“八姓入闽”的历史,这一展项采用了5K沉浸室设计,在一处约30平方米、三面墙体和地面均为显示屏的空间里,应用环绕音响设备、12台投影设备、裸眼3D技术和激光技术,让观众在观看动画时仿佛置身其中。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周丕铧表示,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展示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可以摆脱博物馆给人们的呆板印象,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增强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提高参观者探求历史的热情。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