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格罗斯个展“悖论湖”开幕
(2019年5月10日,中国武汉)K11 Art Foundation(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携手合作推出“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继中国艺术家张恩利和毕业于皇家艺术研究院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分别于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和沈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留创作和项目展览之后,项目的第三阶段邀请了毕业于皇家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马丁 ·格罗斯于武汉K11 艺术村进行驻留,并于2019 年5月10 日至2019年6 月10日在武汉K11 艺术村呈现名为“悖论湖(Paradox Lake)”的展览。展览旨在探讨人与人创造的都市叠加之后的关系——社会风景,并揭示生活本身将如何与艺术一同,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
马丁·格罗斯摄于武汉K11艺术村
图片由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马丁·格罗斯与KAF提供
马丁·格罗斯
《悖论湖》, 2019年
墙上喷绘、LED板
716 x 428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马丁·格罗斯与KAF提供
于独特城市肌理中孵化视觉景观
在武汉生活的8周中,马丁经常在密集的建筑群和繁忙的交通中度过属于他的日常。他流连于这座城市在高速的城市更新和社会变化的节奏中的飞跃发展,也为这座人口密集的城市所呈现的景观而惊叹。而作为著名的“百湖之城”,武汉以其分布于城市中的内陆湖泊著称——不仅仅是像东湖这样备受游客欢迎的湖泊,还有那些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消失或萎缩殆尽的湖泊。与此同时,这里也有深厚的朋克音乐传统。 这样独特的城市肌理让马丁感到好奇,在创作中,艺术家将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交织在一起,以丰富的艺术灵感和本地文化的叙事结构,创作了一系列指涉日常生活的绘画作品和艺术装置,指涉了一种人们与这座城市、自然、湖水及其不断更迭的景观之间的微妙关系。而这样独特的城市景观,也直接孵化出此次驻留项目展览的概念灵感“悖论湖(Paradox Lake)”。
马丁·格罗斯
《六月之夜》, 2019年
纸面油性粉彩
153 x 185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马丁·格罗斯与KAF提供
马丁·格罗斯
《魔幻与现实》, 2019年
纸面油性粉彩
153 x 185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马丁·格罗斯与KAF提供
在驻留期间,武汉的社会风景和当地文化不断影响着艺术家的观念,马丁创作了一系列大胆的新作,这些新作是艺术家不断推翻自我原始方案、持续创新与更迭作品观念的成果。也是马丁艺术生涯的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参与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合作的“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马丁进一步延续了其长期以来对于社会关系、日常生活在视觉语言与思考上的关注。
马丁·格罗斯
《你好早晨》, 2019年
纸面油性粉彩
153 x 185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马丁·格罗斯与KAF提供
马丁·格罗斯
《时间扭曲》, 2019年
纸面油性粉彩
153 x 185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马丁·格罗斯与KAF提供
马丁·格罗斯
《白云》, 2019年
纸面油性粉彩
153 x 185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马丁·格罗斯与KAF提供
深化国际艺术交流焕发城市活力
作为KAF在中国进行的最新驻留项目实践,KAF旨在与皇家艺术研究院合作推出的“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第三阶段中,进一步强化中国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活动与跨学科研究实践。 KAF總監李家焯先生表示:“通过驻留合作,KAF旨在鼓励并激发以不同媒介进行多种类型创作的艺术家们重新思考文字和信息在社会风景中所带来的全新叙事。‘悖论湖(Paradox Lake)’展览再次深化了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驻留合作的社会影响力,为中国当代艺术参与国际对话创造了例证与机遇,也为武汉的在地文化与生活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K11 Art Foundation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合作“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第三阶段
马丁·格罗斯个展“悖论湖"现场,武汉K11艺术村
图片由KAF提供
K11 Art Foundation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合作“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第三阶段
马丁·格罗斯个展“悖论湖"开幕对谈(对谈嘉宾:艺术家龚剑),武汉K11艺术村
图片由KAF提供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