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和文学艺术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明清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和文学艺术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古典科学技术巨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而古典小说则到达了高峰,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戏剧方面,有很有名的汤显祖,其代表作《牡丹亭》更被国人熟知,京剧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书法方面,以行书、草书见长,涌现了董其昌等一批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绘画方面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明朝的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二、中国古代姓徐的名人有那些
有:徐浩、徐庶、徐寿辉、徐贲、徐霞客、徐干等。
1、徐浩
徐浩(703~783), 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唐代书法家。
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
2、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3、徐寿辉
徐寿辉(1320年—1360年),一名真一,又作真逸,又名徐贞元,蕲州罗田县(今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
卖布出身。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
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
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4、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5、徐干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山东寿光人,汉末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
著作有《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
徐干一生,以“清玄体道”著称。在创作方面,则以诗、赋、散文见长。诗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诗。今存徐干作品,没有《公宴》、《斗鸡》之类酬应之作,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建安作家之处。徐干诗歌成就不高,钟嵘《诗品》把他列入下品。
虽钟嵘贬抑过甚,而从干今存之诗看,较王粲、刘桢亦稍逊。干诗大部散佚,今存10首(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而以《室思》6首和《答刘桢》较为出色。
《室思》设为思妇之词,共六章,写一位妇女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怀念:“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以至“展转不能寐”,幻想乘鸿鸾之羽飞到丈夫身边,与之相会。
有时又担心丈夫“重新而忘故”,在外另有新欢。全诗情致缱绻,心理刻画细腻,十分委婉动人。《答刘桢》则语言浑朴,感情真挚,亦为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徐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徐霞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徐寿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徐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徐浩
三、徐渭及其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是明代大文人徐渭写的一副读书奇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正确的读法是: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意思是年青时是读书的好时间却不喜欢读书,到了晚年喜欢读书却不是读书的好时候了。
这幅对联告诫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读书。
四、徐文长的一生
徐渭,字文长,明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总督胡宗宪的幕僚,为抗击倭军出谋划策。他会用兵,善奇计,文学修养很高,书画也很出色。徐文长因为机智善辩,爱开玩笑,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流传甚广。
制服林狠心
林庄有个大恶棍,有财有势,又有一身牛力气,常常横行霸道,欺压穷人。谁碰在他的气头上,就得吃他一顿拳头。他常常夸耀说:“天下比我力气更大的人,再也没有了。”农民非常痛恨他,称他为林狠心。但始终没有办法制服他。
徐文长那年才十五岁,有一天到林庄他娘舅林老四家去串亲戚。村里人知道徐文长聪明伶俐,肯为穷人出气,就对他讲起林狠心的可恨,问他有没有办法制服林狠心。徐文长说:“我有办法。明天,你们给我准备一只破船,把船板撬开几块,然后拼起来停靠在我娘舅家门前,只要看不出船板是撬过的,而且停在那里不去动它,它不会下沉就行了。然后,你们就去通知林狠心,叫他明天来和我比力气。”村里人听了他的话,都兴高采烈地去准备了。
有几个人就故意跑去和林狠心说:“老相公,有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叫徐文长,明天要和你比力气。村里人个个都说他是神童,力大无穷,大家猜想你老相公不敢去和他比呢!”林狠心气得直蹦高,高声大喊:“看我明天去收拾这小子吧!”
第二天一早,林老四家门前站满了人,连对河的稻田边也拥挤着不少男女老少。大家要看看这十五岁的少年怎样和林狠心比力气,一会儿,林狠心驾着他那只收租船来了。他一身打手的打扮,头上围着头巾,腿上裹着绑腿,还穿着一件有护心镜的上衣哩!他一到就大喊大叫起来:“快叫那小子出来尝尝老子拳头的滋味!”
这时,徐文长慢慢地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站在林狠心身旁,个子显得那么矮小,人们不禁都为他捏一把汗。林狠心耀武扬威地看了徐文长一眼,把拳头一扬说:“你就是那个不怕死的徐文长吧!看看老子的拳头!”但徐文长却只淡淡地说:“先得讲个条件,我才和你比力气。”
林狠心摩拳擦掌,恶狠狠地说:“随你什么条件!如果我输给你,你要多少金子银子,你自己讲吧!如果你输给我,我看你这穷小子是拿不出钱的,你就给我做一辈子奴才吧!一辈子就别想要我一个工钱!”
“金子银子不是我所稀罕的。”徐文长严肃地说,“如果我输给你,就照你说的办!但是,你如果输给我,得依我的条件,以后不准欺侮乡亲们,如果你打他们一拳,我就还你十拳。”
林狠心看看这斯文瘦弱的少年,满不在乎地随口应道:“好,好!就这么办吧!”
比力气开始了。徐文长指着石板上一个正在爬行的蚂蚁,向林狠心喊道:“狠心,人家说你力大无穷,你能一拳把这蚂蚁打死吗?”
“那还用说,看我打死它。”林狠心举起拳头猛地向石板上打了下去,打得整块石板震荡起来,林狠心自己也手破血流,嗷嗷叫痛。可是蚂蚁仍然若无其事地在石板的凹凹里爬行。徐文长哈哈大笑说:“真是有名无实的家伙。”林狠心满面羞愧,不服气地说:“那么看你的吧!”徐文长慢条斯理地说:“当然,你这点力气是无法打死它的。我么,只要用一个小指就可以把它打死。”说着他伸出右手的一个小指一捺,蚂蚁就被捺得粉碎了。徐文长向大家宣布,第一次战胜了林狠心。人们无不喝采。
接着,徐文长走到一堆麦秆旁,指着麦秆说:“我能随手把一束麦秆扔过河去。而你,林狠心,怕一根都扔不过呢!”于是,他拿起一束麦秆来,只一扔就扔过了那条横在门前约两丈宽的小河。随手把一根麦秆交给林狠心说:“看你的吧!”林狠心接住麦秆,拚命用力一扔,只见那根麦秆软悠悠地随风飘到河里。这时,只听见人们一片掌声,第二次比赛林狠心又失败了。
这时林狠心垂头丧气,狼狈不堪。而群众都欢呼雀跃,高兴得不得了。
徐文长挺起胸膛,卷起一只袖管,高声叫道:“你这狠心的恶棍,你敢再来和我作最后一次比赛吗?如果你真的力大如牛的话,那么试试看,谁能把船儿用力按到河底里去!?
林狠心虽已丧失信心,但是他还不甘示弱。心想:也许我使出力气来能把船按到河底去的。于是,他走近河边,跳进船舱,卷起两只袖管,使劲地在自己那只船舱里按着,按了半天,船身吃水也还是那么深。这时,他已使尽全身力气,再也无法把船按到河底去。
徐文长看了暗暗发笑,他走近河边,用一只手把那只准备好了的船一按,撬过的船板就裂开,水灌进来,只一会儿船就沉到河底去了。林狠心当下吓得面如土色,连忙驾着船儿溜走。这时,四面八方的观众一齐拥了过来,高高地举起聪明的徐文长,欢呼胜利。
青天高一尺
山阴知县高云要调到宁波去做知府了。这可不得了,全县所有的土豪劣绅都来送行,有的送挂轴,有的送彩旗,有的送食品,有的送金银。徐文长闻讯后,送了一幅轴子,上面写着五个大字:“青天高一尺”。高知县高兴极了,他想:徐文长是有名的书法家,这五个大字可给我增了不少光!
告别宴会那天,来了许多客人。高知县把徐文长赠的轴子高挂在堂前,洋洋得意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名家徐文长送给我的。你们看,写得多好!他称赞我比青天还高一尺哪,哈哈!”
有些人很气愤,徐文长竟给这种贪脏枉法的官僚捧场。有的还特地去责问他:“徐先生,你怎么也会给高知县捧场?要知道这人在山阴当知县,不知刮去这儿多少地皮!你怎么称他是‘青天’,还恭维他是‘青天高一尺’呢?”
徐文长听了,哈哈大笑说:“正因为我们山阴县的地皮被他刮低了一尺,所以我才给他写上‘青天高一尺’五个大字!”大家听他这么一说,这才恍然大悟,都放声大笑起来。
徐文长的话传到高云耳朵里时,他已经在宁波任知府了。这位高知府只好红着脸,把高高挂在堂前的这幅轴子取下来。不过,从这以后,“刮地皮贪官高云”的名声却传遍了宁波城,街谈巷议,家喻户晓了。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