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监居然是书法家和佛道教徒,太监的多彩生活你知道多少?
明朝的太监们其实整体生活虽然远较平常老百姓丰富多彩的多,但其实也是个平凡人。太监中有贪婪成性的,则每天重视三五成群的下棋、掷骰子、斗鸡等,又或者有喜欢口腹之欲,则约着轮流坐东,约着一起品尝美味。有些备受宠幸的太监甚至连自己的桌椅、床柜等都会置办美观大体的,还会在宫外置办房产,也有喜欢买些民间的幼童,教授他们戏曲等,每日嬉戏打闹为乐。有些太监则一旦得罪主子或其他“贵人”,横死宫中也是常有之事。可以说,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太监身上表现的更加剧烈。
太监的文化生活:竟然与士人一般无二
整体来说,明朝的太监们大多出身贫寒,这些人在入宫为太监后本来并不识字。明朝初期,朱元璋为防止宦官干政,不准宦官读书识字。但明宣宗时期,设置了内书堂用来教习宦官,所以太监们才渐渐开始识字读书。到了万历年间,内书堂的老师们甚至鼓励宦官“有余力,学作对与诗可也”。另外,由于明朝文风比较隆盛,所以太监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据考究,其实那时候的太监就会经常吟诗作对、把玩古董甚至还会修习方术。当时的太监中其实不乏风雅之人,有的太监还以擅长作诗、书法等在宫中颇为有名,甚至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吟诗作对
比如隆庆时期,太监张维因为长期陪伴太子读书,所以文化修养与士人相差无几,因为特别上场写诗甚至还被明神宗叫做“宫中秀才”。张维颇有附庸风雅之风,在他的寝居里还种植了个小竹林,明神宗后来给这赐名为“苍雪”。
书法、弹琴
说起书法,明朝太监中可谓能人辈出。先说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明王朝1566》中的冯保,历史上的他可谓是全才,琴棋书画多有涉猎,尤其是书法水平高超,据说《清明上河图》上的题跋就是他亲笔所作。
再举个并不出名的太监叫戴义,他先后服侍过明宪宗、明孝宗。他精研书法,他的书法作品被皇帝认为可以媲美沈度,而沈度是何人?那是朱棣口中的“大明王羲之”。戴义除了擅长书法外,在音乐一道上同样卓有建树。据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南方有名女子擅长琴艺,从南方到北方,竟然没有一合之敌。后来,这位女子听说了戴义擅长音乐的名声,就决心一较高下。次日,双方约好地点,隔着帘子较量。谁知戴义先弹后,一曲弹完,竟然有“天涯何处遇知音”的高山流水之感,那女子面如死灰,从此不再弹琴。这故事可能有几分夸大之意,但也足以说明戴艺的琴技之高超。
刻书收藏、把玩古董
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逐渐庞大,在宦官的有意结交和士人的争相攀附下,两个群体的联系可谓密切。比如万历年间的太监王翱、诸升就很喜欢和士人往来。至于知名太监冯保,那就更是了得了,他酷爱琴棋书画,号称有儒者之风。在他司礼监期间,刻了不少书籍,可谓风雅,比如《启蒙集》、《书经》、《帝鉴图说》等。又有太监王赐,喜好文物古董,经常就让人送来书画,且多为精品。
太监热衷信仰佛教与道教
其实太监热衷信仰的原因无外乎这两点:一是太监由于无后代,在古代的习俗下可能无人祭祀或烧纸,所以往往就会在生前就会与寺庙打点好关系,借助寺庙的香火来祭祀自己,比如北京的智化寺就是大太监王振说修建;二是太监由于身有残疾后,往往趋向于女性化,而根据明朝当时来看,妇女信教较为明显,推测可能是因为如此,太监对宗教更容易产生信赖感。
太监是因为亲近皇权而获得了权力上的加成,虽然有自己的势力集团,但是这个集团的凝聚力只能依托在权力上,往往是以某个特定的太监为中心,在核心变更时有极为明显的权力变动。
从太监的日常生活来看,他们虽然生活在宫中,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基本上与民间老百姓相差无几。他们中的部分人固然权势滔天、惑乱朝纲,但其实更多的太监只是君权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们努力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们终究无法真正像正常人一样。所幸封建制度彻底被推翻了,以后这种牺牲品终于不会再出现了。
大多数出身贫寒,然后跟着如果跟着皇上会比较多一点很会来事,跟着贵人跟着妃子,这些还是挺好的,如果要是苦事儿做差事那种就比较累。
明朝的太监居然是书法家和佛道教徒,太监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他们为获得主子们的赏识,会学习各种技能。
太监们在当时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也是要做非常多的事情的。
-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