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咨讯

关于桑蚕的诗词?

时间:2025-04-07 06:09:25 浏览: 288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关于桑蚕的诗词?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有关于蚕桑的记载:“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植桑养蚕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情景。

魏晋时期陶渊明在其田园诗中也有这方面的描写,如《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随着养蚕业的发展,唐宋时期的桑蚕诗词多了起来。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宋代范成大《照田蚕行》中有“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陆游《初夏闲居》中有“蚕收户户缫丝白,麦熟村村捣麦香”。这些名章佳句生动描绘出了植桑养蚕的劳动场景和当时蚕桑业的发展情况。提到桑蚕诗,不能不提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美丽的罗敷善于采桑养蚕,在城南边采桑叶,清新动人,充满生活气息。

把植桑养蚕与爱情、美人结合在一起的诗词为数不少,如汉代曹植《美女篇》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采桑图跃然而出。

南北朝乐府《采桑度》的“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写出了春天蚕桑茂盛、少女唱歌采桑的场景。

二、写蚕的古诗有什么?

我只知道有一首是写蚕妇的,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意思是: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三、关于蚕的诗词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蚕的一生——春蚕吐丝,到死方休。现一般指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在古代丝同思,有思念的意思,形容忠贞不渝的爱情。

扩展资料:

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古人张采田曾说“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张采田准确地概括了无题诗的形式与表达的情感。

四、写“蚕”的古诗

《蚕丝歌》

——南北朝·鲍令晖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野蚕》

——唐·于濆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咏蚕》

——唐·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作茧》

——元·王冕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簇蚕辞》

——唐·王建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在中国古代的含义?与连理枝有何不同? 扶桑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