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为什么现在写书法的人不写简化字,还写繁体字?

时间:2022-05-30 20:36:32 浏览: 211 作者:笔墨纸砚网

汉字是华夏民族精魂,是千年华夏文明载体,延续华夏文明,承载了悠久璀璨的中华历史......

一:汉字发展简史

1:中国汉字渊远流长,从远古岩画的逐渐演变,经历了岩画符号、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成熟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约三四千余年的演变(考古载约三千五百余年),汉字通过造字六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形成极其完善的造字系统模型,几千年以来,都是使用这套文字系统。

2:废除“汉字”运动

然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由于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社会动乱,政治腐朽的历史时期,巍巍华夏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奄奄一息的老人,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者,(都是大咖,不一一枚举),打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提出了废除汉字,废除文言文,用拉丁化新文字或字母文字作为中国的文字,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文明”的传播,从而觉醒国人,迈出当时社会的困境。

3:“汉字”简化的历程

从1935年至2000年间,汉字经历了无数次的简化、规范、推广使用的坎坷历程,学者们通过对文字造字法,和书法的简化(主要是草书字符)等方面综合考虑推敲,对文字进行系统的简化和完善,以及造字,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了《简化字总表》。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共收录了2235个字。但简化字后的文字过于抽象,部分文字存在内涵上的片面和严重偏离,这样就会让诸多文化流逝。长足看来这样是对华夏文化的传播和延续是不利的。

二:书法书写繁体字的必要性

1:中国书法系统的形成,都是围绕在繁体字基础上展开的,

文字的形成就伴随着书法的诞生,书法成熟时期完成的系统性,都是繁体字作为唯一文字系统,因此流传下来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体字书写而成,我们的学习传承,都是按照繁体的法帖来展开,这样才能学习到书法的真正内涵。文字取法属于极其重要的内容。

2:文化的传承

书法不仅仅承载的是文字本身的书写;推广民族文字,捍卫民族精神,传承华夏文明,延续华夏文脉,也是每一个书法者应尽之责。文字改革,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而诞生的产物,至今几十年而已,其正确性和稳定性,有待历史的考证和检验。因此延续千年的繁体字是不能丢弃的。

3:书法情怀的传承

当代书法人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各个时期文人的风骨,铸就了当下文人精神之魂,这种情怀是千年的积淀,先贤的诗文辞赋,答对和唱,都是繁体文字伴随而诞生的,书法的韵致也是这种情怀的具体体现。

每一个繁体文字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谢谢邀请。为什么现在写书法的人不写简化字,而写繁体字?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说明一点,书法是写出来的,但不能说写书法。因为书法二字包涵的内容太多,涉及的范畴比如文字学、书论、书史、书法美学,包括书法技法等等才能构成它的全部。而写只是书法表现的一个手段,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一偏概全。

正确的说法是:为什么学习书法的人不写简体字,而写繁体字?或者是:为什么创作书法作品的人不用简体字作为载体,而是用繁体字?这两个标题概括了书法临习和创作的两个方面,我想这和题主的初心也是一致的。

那么,它为什么不写简体字,而写繁体字呢?这个问题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自古以来,凡是学习或从事书法艺术的人,一入手,就临习的是古人名碑名帖,而古碑古帖别说甲骨金文篆隶,就是楷书,也是代代承传的繁体字。随着他们临习日久也就浸滛愈深。这些人既使有简体字在社会各个方面大行其道,但可能把简体字慢慢遗忘了,而繁体字的形象却弥久愈亲,深深地铭刻于心中,甚至在日常实用书写中都潜移默化成繁体字了。我本人就是证例。写东西时,很多时侯把简体字写不出来,只好代之以繁体字,交给别人,别人都不认识,在事务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既使麻烦,我还是乐此不疲地写繁体字。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热爱中国书法的一种情怀。

学习书法不写简体字,而写繁体字,往深地讲,还要从中国文字的源头说起。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字的诞生,是古代先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獸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在作八卦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字。汉字的创造过程,是先民与自然相沟通,自然美与精神美相融会的过程,因而它不仅有着近似图画美的素质,也寓示了中国的处世哲学观和精神文化的追求。这些美在书法还没自觉之前就已散发出照耀古今的光芒。所以这也是进入书法时代以后,历代书法大家不仅写已经简化的楷书字体,更是对古文字(甲骨金文篆)情有独钟而穷经皓首的原因。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繁体字,其实就是自魏晋以来形成的楷书字。相对于魏晋以前的文字,它就是古代文字的简化体。当然相对我们现代,它就成了繁体字,但它还传承和保留着中国文字的正脉。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字简化的改革,不同程度地损坏或割裂了代代传承的文字文化内涵,成为不可铨释的符号。如”进“字,繁体字为“進“,走辶旁里是隹,隹为鸟,意即向前向上飞进的涵义,而现在的进字里边是个井字,我们该作何解读?(其中泛例很多,这里不再延展。)无疑给文字文化识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现在书法界和有一定认识水平的广大书法爱好者,从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写繁体字的情结,不仅自己写,而且在普及书法知识的大众场合,也强烈呼吁:学书法当临古人碑帖,学书法当写繁体字。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