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各个时期的书法都有什么特点?
米芾书法字法、章法独特。变化多端,直抒胸臆,极富个性魅力。
米芾每天临帖,自云一曰不书,便觉思涩″。广游名川大山,得山川灵气。天资学养很高,这些是他成为一代变法出新的大家因素。不同时期,他的行书风格特点不同,现举例说明:
一,早年三十多岁作品《淡墨秋山诗帖》。绍圣元年(1094年)10月书。纸本,共5行28字,用笔中侧并用,结构欹侧逞险,爽利而富于变化。章法舒朗空灵,挥洒自如,重技法意识。苏轼评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二,米芾41岁作品《苕溪帖》。
运笔洒脱俊逸,有颜体影子。二王笔意。是他中年时期典型作品。
三,米芾后期晚年书法作品《复官帖》。此帖以写意为主,法随意变,随意而为之。
《复官帖》是米芾于1104年所作,尺寸为纵27.1厘米,横49.9厘米。字形大小错落,一任自然。章法上竖行左摇右摆,最后五行的字行距较密,和前几行的宽舒行距形成明显的疏密对比节奏。字帖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处理和谐自然。
米芾书法结构规律是怎样的?
行书的结构,自王羲之‘’增损古法,裁成新体‘’,创立了新的‘’游戏规则‘’后,至今仍然是千古不移的标杆。在行书结构上,一千多年来,再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也不可能有颠覆性的变化。
但书法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较大的变革。
唐人基本循蹈二王规矩,至宋米芾,黄庭坚一变;清中期后的碑帖结合,赵之谦,于右任等人一大变。
米芾自称“集古字”,这个集“古”,就是集二王之“古”。后世论者认为,米芾得二王精髓。
对米芾的行书,后人的评价是“沉着痛快”四字。这四个字其实不简单。“沉着”和“痛快”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沉着”就不能“痛快”,想“痛快”就无法“沉着”。但米芾驾轻就熟的使矛盾的两面正反相合,靠的就是爽利的笔法和多变的结构。
米芾自称“刷字”。他的书论《海岳名言》说,“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字须有体势乃佳”;《吾友帖》说“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侧之势”。米芾认为结构造型必须强调体势,所谓体势,就是“偏侧之势”。
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得横平竖直,感觉是静止不动的,加以倾侧,就会左右摇摆,生动有趣。米芾在结构上用不同的倾侧方式强调甚至夸张体势,极大地丰富了行书的结构造型方式,前无古人。
米芾书法的结构规律,基本与二王悉无二致;但米芾不同于二王结构造型的突出表现,大体上有四个方面。
一:强调欹侧,摇曳多姿
二 重笔爆点,对比悬殊
三。填实塞满,一线之光
四。弱化其余,一枝独秀
井底之见,谬误难免,欢迎拍砖兼讨论!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