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真的无人超越古人?还是我们过分局限于古人的书法美学范式?
书法无定法,只有认可度。汉魏晋出现的一大批书家如蔡邕、崔瑗、张芝、刘德升、钟繇、卫瓘、索靖、王羲之、王献之…每一种书体都有代表人物的精彩呈现,至唐已造极,总体已难超越。书法美学是发展的而没有一成不变的范式。这个殿堂从来有共识,也有个性化张扬,有二王,也有后来的米芾、王铎。书法的美学精典总结,即便如王僧虔、孙过庭、张怀瓘这样的书评大家也不能囊括所有,仍有精粹的新认知。
书法的个性化张扬是书法美学得以拓展的动力,能站住脚的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评说。曹操旗下有一大批书家今人听来名头都响当当,但当时曹操独爱梁鹄,八分书精典,据说操将其书悬挂帐中以便每时欣赏,而今天几人能知梁鹄名号?再如宋人尚意皆知,米芾对唐人书法多有不屑甚至轻谩,而苏轼虽不循法却尊重唐人之法,苏轼和米芾的书作同样达到个性张扬,唐宋书法美学认知在各自境界中展示到极至,对后学都影响广泛。
今日时代已不比古时书法生发的土壤,却仍不乏偏爱者,有天禀个性的书法家时有出现,勤奋的书法人仍在努力实践中,只要不扼杀个性,书法前景总有可盼。至于今人书法能否超越古人,很重要吗?本人以为今人写出今人的特点就足够了。
个人认识。谢邀!
有人问我,当代书法真的无人超越古人吗?还是我们过分局限于古人的书法美学范式?
我认为这个观念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具体的说,我们的书法,甚至是其他的艺术,到底有没有超越前人,能不能超越前人?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正如前面书友所提到的那样,我们从古代书法的审美范式的角度来看,当前的书法的确是大大的退步了,而且退步地非常厉害,但是如果我们从艺术发展和创新的角度来说,那么结论就大大的不同了。
第一个角度:从传统的书法审美范式来看
要说清楚这个角度,我们就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传统的书法审美范式。
我认为,对于书法来说,传统的审美书法方式就是一幅书法作品,无论是从法度上还是从形式上、内在风格上,都遵循书法所要求的一切。
具体来说,古典书法审美所要求的一些东西,主要包括在具体的笔法、结构、章法上应该符合古代书法家形成的规范。
从他的面目风格上来说,一定要尽可能的接近于传统的审美偏好,也就是说不能够太过怪异和前卫,应该趋于保守,其实说白了,就是将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的传统审美方式作为正统。
所以我们会看到,即便是像颜真卿那样的书法,也绝对不会对于帖学书法的风格丝毫不涉及。
颜真卿的书法,实际上是有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影子,他本身就是学习王羲之的高手,再加上融会贯通其他碑学书法的一些东西,因此能够创造出一种看似迥然与传统书法风格不同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内在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这样说来的话,以我们所说的传统书法审美范式的标准来看当今的书法,实际上是不符合这些标准的甚至是大大的违背了这些标准的。许多展览体、许多前卫的书法艺术,他们都没有遵循上述的这些规则。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质疑当前书坛的原因了。
第二个角度:非传统的角度来说
从非传统的角度来说,当前的书法实践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前人未取得过的成就。
比方说在书法的普及上。传统的书法主要是作为一种科举考试的工具来出现的。或者说是传统士大夫的一种专属技艺。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接触到书法艺术了。
这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而且我们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书法研究以及实践的科学体系,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研究机构,这些努力其实都应该被我们所看到,而不应该被抹杀掉。
所以,当今书法当然有超越前人的地方。
另外,对于一个艺术门类来说,真正的堕落和退化,是固守一种风格,甚至是以一种风格为天然正确,那么这就是比较可怕的事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千人一面。人人写的都差不多,那实在是可怕的事情。假若这样的话,那么即便是人人都写得字像王羲之一样好,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倒退。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