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否应该回归传统?
我要问那些反对回归传统的人,你们能说出书法的标准吗?怎么样写书法才是书法应该发展的方向?
书法为什么会混乱?为什么书法人没有谁敢说书法怎么写才是对的?为什么从宋以后过多大家都不敢说回归魏晋?傅山提出的四宁四勿有什么利与弊?为什么现代的出名的书法人物都往丑怪写?
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书法的审美迷失有关!我不是说现代人迷失,而是从宋就开始迷失了,大唐尽管不可以说是迷失,那个时代存留的魏晋笔法也不全了!但是,大唐还有魏晋的传承,所以那时还有书法审美的标准。
我认为问题是从宋开始的,没有错,书法的问题就是从苏轼的,写自己书法开始的,写自己的书法,还有魏晋了吗?开始或许还有点,越写越少,越写自己越迷失,所以,书法就这么一辈不如一辈地传下去,以至于到现代,什么稚拙啊,什么魏碑啊,都摆上台面,如果你去说哪里哪里不好,哪里哪里不合法,人家会反驳说,书法本来就没有什么标准,百花齐放吗!唉!没什么标准还写书法做什么?还要书圣做什么?
书法需要创新,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再去创新,而这个基础就是我们所要寻求的结果。
回归传统大可不必,但决不可以隔绝历史、数典忘祖。比较合理的态度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创新。
(一)继承传统的态度要逻辑思辩。回归传统本身就是很泛泛的一种说法。元人赵孟頫与其后的董其昌力主回归传统,直取晋人特别是二王笔意,其时所谓的传统就是魏晋书风。而在今天看来,明人甚至清人书法也经成融入了传统书法,新陈代谢、与时俱进,书法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这个传统,指的是晋韵,还是唐法,抑或是晋韵?明清的馆阁体,于今日看来,也是颇具传统意味的嘛。某学者日前曾言,“艺术本身就是随工具与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书法又何尝不是呢。
(二)继承传统并不是要拒绝创新。传统的精神需要传承赓续,但不能一味守成守旧,自沉于古人旧窠。王国维曾说“一代当有一代之文学”,书法亦然,一代当有一代之书法。很多朋友一提到创新就嗤之以鼻,“先把古人字写好再谈创新吧”,这不是认真对待问题的态度。唐楷大家把字写成王羲之了吗,当然没有,照样创立唐楷之法。苏黄米蔡写过王羲之了吗,当然没有,还不是开创了一代“宋意”?所以,谈论书法不要畏惧创新、忌讳创新,创新是一切艺术得以存续的生命之源。
(三)继承传统要富有时代眼光、具有时代气度。因循守旧不是艺术,是文化遗产。书法艺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面向时代,对世情敞开怀抱。文以载道,书法反映的也应是时代的人文精神,也需要有扬有弃、接纳收容。书法有理论的书法,但更是实践的书法,因此从书写工具到书法形式,从书写内容到章法布局,都可以尝试创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只要具有合理性,你今日不受待见的作品日后未必不是“珍品”,因为许多年后,你也变成了遥远的古人。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