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公文用篆书写还是用楷书写?
笔者认为,从文字从产生、演变的过程来看,是按甲骨文、金文、篆文、汉隶、揩行草之顺序的,这也是一个由繁渐变为简的过程。那么,由此可以肯定随朝的公文只能用相对简便的汉隶,不会退回去再用比较复杂的秦篆记录公文。
中国书法史的演变:从早期的在动物肩甲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到商周时期在钟典上刻铸的金文(又称大篆)再到秦王朝统一文字的小篆;之后的演变路线是:汉朝盛行隶书,唐朝盛行楷书,再之后出现行草书。如此,隨朝的公文不可能用篆书而是用楷书。附我昨天临写的王羲之兰亭集序,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用小篆统一了文字,可是为什么出土的秦始皇时期文物上的文字大多数是隶书?
给你讲个故事吧!
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他的老家是现在渭南那一代的。他性情耿直,一次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
在监狱里无聊啊,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
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
好了,言归正传。题主提这个问题可能是看到云梦睡虎地秦简而产生的疑问。说实话当时我有一瞬间也产生了疑问。
像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话说有很多字我都认识啊!
这确实是更偏向与隶书,而实际上这种字体相较与汉代的隶书稍显平直,为了和“汉隶”相区分,就称为“秦隶”。所以它也是“隶书”大家庭的一员。
至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只是将当时六国形色各异的书写方法统一了。这便于更直接更准确的交流,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说统一成为小篆便一定严格使用小篆字体。
但是小篆的笔画还是相对繁复的,不便于速写。所以,在小篆的基础上肯定会简化,这也是汉字发展史必经的一步。“秦隶”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实际上从秦始皇时期到西汉中期期,一直都使用的这样的字体。直到东汉才完善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隶书。
那么,出土的秦朝文物中出现“隶书”字样的字体便不足为奇了,最后贴出一张西汉的竹简,大家和秦简对照一下。
这个问题很好,涉及到不少古代书法演变的知识,值得思考一番。
我们先来看看隶书的起源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隶书是程邈这个人发明出来的。程邈何许人也?《史记》没有记载,但是在东汉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序》里提到了这个人,即“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秦文吏俑
不对了,咱们不是说隶书么?为何这里说他发明小篆呢?是这样的,后来的学者考证认为,传世《说文解字》其实在传抄的过程中由于简牍位置错乱而出现了讹误,这里的正确语序应该是“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而小篆是李斯、赵高、胡毋敬这三位确立的。
在唐代文献《书断》中,记载得更为详细——“程貌,隶书之祖也。相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之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其书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曰隶书。”
根据这段记载可知,程邈本来是监狱里的小吏,犯事儿以后被判徒刑,坐牢期间,他对大小篆书进行改造,创造出了隶书,秦始皇觉得很好,提拔他当御史,因为这种书体特别适用于“隶”们书写公文,所以被称为隶书。
不过,把隶书的发明权直接归给程邈,仍然不够准确。根据这些传世文献的记载,程邈是秦始皇时人,可是考古发现的隶书材料,要比秦始皇早不少。比如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的战国秦墓中,发现了一批简牍,比秦始皇统一要早五十年左右,这上面的文字已经具有很明显的隶意。在四川发现的战国秦武王时期的青川木牍,其文字也一样很有隶书的特征。
△睡虎地秦简
由此可见,早在程邈或者秦始皇之前,隶书已经在逐渐形成了,它的发明,并非一人之功绩,而程邈发明隶书的说法,很可能如同李斯定小篆或者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一样,属于古人强行把一种事物的出现归给一人的结果。
△青川木牍(局部)
为何秦代文物多隶书?实际上,隶书和小篆在秦代是并行的,只是使用的场合有一些区别。在那些比较正规的官方文件或者器物上,仍然是以小篆为主要的书写字体。我们可以来看一些例子。
1.琅琊刻石这件石刻是非常重要的国宝文物,位于山东胶南琅琊台。它是秦始皇统一后东巡至琅琊时所立,上面的文字内容主要是赞颂秦始皇的功绩,字体为小篆,相传为李斯亲笔书写。后来秦二世时又补刻了一段文字。
△秦琅琊刻石
2.秦铁权铁权就是铁砝码,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不等臂的秤,所以答主更愿意称它为砝码而非秤锤。这件铁权出土于山西,个头不小,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肚子上镶嵌了一块诏版,上面刻有文字,内容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体亦为小篆。
△秦铁权
与这些东西相比,在秦代的简牍上,更多的为隶书所书写,这在秦代的许多简牍上都能看到。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书写便捷。在《说文解字》里也提到了“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
秦统一之后,做了很多改革,无论是监狱的事儿还是其他政务,都是相当繁重的,假如大家都用小篆来写,实在是费时费力。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书写的媒介。我们今天看竹简,觉得好像挺宽的,但是拿到实物就会发现,竹简大多都是非常窄的。以岳麓书院藏秦简为例,其宽度一般仅为5-6毫米。在这样的窄条上写隶书显然要比写小篆更舒服。
△岳麓简(局部)
所以结构更加简单、笔画更加灵活的隶书自然而然成了更为实用的选择。
从中也可以看出,文字简化是古代人就不断做的,并不是到了今天才出现。古人尚不会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今人又何必刻意以繁体为高、以简化为耻呢?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