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金文大篆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时间:2022-05-31 12:04:36 浏览: 92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中国书法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回顾书法史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因些金文,大篆皆是在甲骨文基础上推演而来。

甲骨文多是锲刻文字,笔画苍劲有力,古普自然,更具有简单图画特征,字形结构不固定,变化多样。

金文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以上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所以说铭文和金文广义上说都是大篆.总结古代的甲骨字是金文和大篆产生的基础。

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留言指点。

金文也叫钟鼎文,是大篆的一种,大篆也包括甲骨文和石鼓文,其实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她们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商代的金文大部分文字简略,到晚期才有少量次数较多的铭文出现,但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显现出比较熟练的书写技巧,到了西周方鼎铭文,散氏盘,具有代表性的大篆,无论从形态,结构,布局,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稳定性。

形成金文的书写规范的基础,是基于当时人们的实用需求,其次才是艺术感官体验。汉字在商代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之前也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由于这一阶段的文字资料极为缺乏,我们对文字的具体考证只有从商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开始。文字的进化过程是或快或慢的由形象到抽象,意象的转变的过程,也是文字形状章法有意识形成规范的过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