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魏晋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的理解?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此一说法似出自晚明董其昌,在清代为人反复引用,并有所发展。列之如下: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币则病生,此时代所压。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以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
——冯班《钝吟书要》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王澍《翰墨指南》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梁巘 《评书帖》
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人皆知之。吾谓晋书如仙,唐书如圣,宋书如豪杰。学书者从此分门别户,落笔时方有宗旨。
——周星莲《临池管见》
论书者谓晋人尚意,唐人尚法,此以觚棱间架之有无别之耳。实则晋无觚棱间架,而有无觚棱之觚棱,无间架之间架,是亦未尝非法也;唐有觚棱间架,而诸名家各自成体,不相因袭,是亦未尝非意也。
——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所谓“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这种重主观、重个性的美学思潮特别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这样,书法艺术就与人的品格性情有了直接的关系,书法的美就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其内在的神韵,即它所传达的情趣、学养、品性、胸襟、抱负等精神内涵。
窃以为,作为书法批评用语或批评模式,此说法当然有合理成分,可以成立。但决不能借用来以概括古代书法风格的发展史,那样削足适履,以为晋书必尚韵,唐人必尚法,宋人必尚意。
“尚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作为唐代书法特征是鲜明的,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艺术,更多的是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如何对待今天的艺术思潮?怎样去继承,有如何去发扬光大。“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我们今天该尚什么呢???— — — — — — — —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