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道光皇帝书法、李鸿章书法、黄昌友书法各有什么特点?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颜真卿书法的风格和特点。而其它几个人,名字或听说过,或没听过,在书法上的成就是不可能和颜真卿放在一起做比较的。即便是皇帝、中堂、还是草根,都不能。
学习书法的人,一般只关注于自由喜欢的风格和历史上以书名世的书家作品。道光帝和李鸿章虽然书法很不错,但只是在今天这个书法水平超低低的时代看着不一般。在他们所处的年代,实在是太一般了。他们的书法根本不会吸引学习书法的人去注意。别说李鸿章,道光帝,和他们同时期的林则徐,比他们二人的书法强很多,又有多少人留意学习?其实,就是整个清代最具代表的顶级人物成铁翁刘,了解他们书法的人又有多少?
今天是得益于互联网的便捷,印刷技术的发达,我们才能在家里打开电脑、手机,查阅所需要的资料。不然,放着那么多名家经典还忙不过来学,谁还有闲功夫去关心那些边角余料的书法呢!他们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反正自己手上没有他们的作品。想买他们的作品又买不起,学习他们的作品又不值得,谁在意他们的书法风格是什么呢!
都具有中庸之道
南唐后主李煜的书法为何那么强大?
回答问题之前,先请大家读一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首脍炙人口、最具才情的《虞美人》,它的作者就是被称为“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大家都知道他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谁又知道,他还是一个大书法家呢?
李煜精书法,尤擅长行书,他独创的用虬曲而颤动的笔法写字,被称为“金错刀”,在书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书法传二王执笔法,称为“拔镫法”。他作大字不用笔,卷帛而书,被称为“撮襟书”。
他的书法墨迹流传很少,除了南唐画家赵干《江行初雪图》上的一行标题被认为是他的真迹外,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是行草《入国知教帖》。同时,据传他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供人欣赏和临习,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法帖,今已不存。
《入国知教帖》在书法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的结体独到,匠心独运,起笔欹侧不定,左伸右展,千姿百态,似不规矩,却井然有序。它字字独立,没有连带映衬,却能通过单字结体的变化,形成多姿而贯通气韵; 以摇曳的笔法产生上下、左右之呼应;以大胆夸张的写法,打破平衡,使章法生动有趣。
它的笔墨沉实老辣。多是中锋行笔,笔力遒劲,笔沉墨实,入纸深厚,骨劲内敛,功夫独到。用笔使转,疏朗俊挺,迟涩入笔,间有顿挫,顿后再行,一画三折,形成独特笔痕,苍劲有力。
不得不说,李煜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大家。他独创的“金错刀”书体在中国书法上也是绝无仅有,独领风骚的,令多少文人墨客倾慕不已,这也是亡了国的李煜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文化瑰宝。
附:
李煜传世书法作品《入国知教帖》原文:
原文: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江行初雪图》标题
《入国知教帖》原帖
我常常不明白,书画到底有何种魔力,让人沉迷其中而致事业荒废?
又云:有史可鉴有史可鉴。李煜与赵佶,前后相距不过一百来年,二人竟都因同一原因而丢了江山。
得江山是何等不易,尤其是男人。女人只须征服一人即可得天下,男人可是得征服所有人才可得天下。
扯远了,回到正题。
关于李煜的书法,最有名的当然是“金错刀”和“撮襟书”。后者是说他的大字,暂且不表,这里只讲“金错刀”。
老李留下的书法作品只有一件《礼记经解》,又称《入国知教帖》,帖后有米友仁跋语。
陶谷《清异录》中说,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金错刀”本是汉代王莽篡位后,发行的一种货币,这种钱很独特,长了一个刀形尾巴。而且,它还很超前,有类似今天信用货币的功能,可转让。
《入国知教帖》,字体刚劲,字字中锋,转折处线条弹性十足,丝毫没有偏锋折笔的弊端。每一个笔画,像劈开的竹片或木片,和金错刀的形式很相似。
“金错刀”可似未流传下来,后世只有舒同的字与其略有相似。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