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有人问我,我的赵孟頫的字怎么写的这么好,我说我学的王羲之,你觉得呢?

时间:2022-06-01 08:51:49 浏览: 30 作者:笔墨纸砚网

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如果你不说你学的王羲之,我也认为你学的是赵孟頫。

其实,这也属于正常的现象,赵孟頫的书法就是学自王羲之,但是,因为赵孟頫没有完全学成王羲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简化了的王羲之。

仔细看呢!你确实是学王羲之。但是,你对方笔的理解与赵孟頫有相似的地方,没有了方笔,而且越得还很好,也就被理解成了王羲之。

你的字确象赵字多些,其实赵字更与现代审美相吻合。虽赵孟頫也从王那里脱胎而出,但赵字形体比王字略为扁平,横向比王字舒展。

我也是学圣教,也学赵,我说一下我的感受,学习圣教,从入帖开始就孜孜不倦地临习,经过很长时间还是很难把握其变化和神韵,反正是相隔一段时间去临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其神韵较难把握,而赵体容易把握,而且不能长期临习,容易圆滑。王字飘逸,高雅,但易走入收敛,舒展度不够的歧路,为了改正这一毛病我也临一下赵体,使字变得灵动、舒展,我总觉得圣教更有韵味。但创作作品时免不了会有赵字的意味,可能是一路的源故。

书友的字灵动、舒展,如字形写扁平些,也就不怪人们说你是赵字了。

坚持两年临帖书法,几乎每天都临帖,现在大不如从前用功,好几天都懒得动毛笔,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坚持下去?

作为一个乐意学习书法者,临帖应该是必修功课。俗话说:唱戏的曲不离口,写字的笔不离手。当然是天天临帖最好。因为只有坚持,才容易出成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以到达理想的目标。

生活中总会有不方便的时候,这时候书写者不临帖不写字。不方便大都指的是写字的环境不方便,比如家里来客人,比如环境太吵。在这种时候,如果撇开客人自己跑到书房写字,似乎也太作了一点。又总不能告诉客人说我得去写字了,你自己坐一下吧,这似乎也太不是待客之道。又比如小孩子在书房跑进跑出玩闹不止,我也是没办法写字的。因为那样的环境实在没办法静下来写。

但事实上,相信每个人都一样,现实生活中是没办法做到每天都临帖的。总会有不方便的时候,总会有没时间的时候,也总会有没状态的时候。在这些时候,该怎么办?是屏蔽一切忙里抽闲?是硬挤时间见缝插针?还是强迫自己改变状态?相信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

这位老师提到了能够坚持两年实属不易,已经培养出了兴趣,我个人认为那要在学习方法上调整一下,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1、结合基础,深入兴趣。两年的学习临帖,已经对所临书帖笔法、字法、章法有所感悟!在展开对该书家的所有名贴进行研讨,然后再入帖!

2、增强审美意识。把你所学门派名家系统浏览一遍,找找自己的感觉!

3、多看展览,古今对照。也可以打开借古开今的创作思路,增加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我的粗浅认识,希望能对书友有所帮助。

写字临帖,是个爱好,是个兴趣。就像打球,就像下棋,都是个爱好。没听说谁爱打球就必须天天打,爱下棋就必须天天下。就算是上班,挣钱养家糊口,还得有周末,有节假日。这毕竟不是吃饭,辟谷一天饿得慌。临帖你心情好了就临临,不好了就出去逛逛,与家人一起看看电视,说说笑话,生活的乐趣不仅仅是临帖,别把兴趣弄成了负担。

如果静不下心来临,又想临,建议临正楷,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书写能帮助你的心静下来。正楷建议颜体,颜体厚重,更有利于你平心静气。一家之言,不喜勿喷。祝你开心。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