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章惇为什么要迫害苏轼兄弟?

时间:2022-06-01 12:18:29 浏览: 12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与其说章惇迫害苏轼兄弟,不如说苏轼兄弟在政治斗争中没有斗过章惇,假如让苏轼兄弟掌握了大权,照样也会排挤章惇。

章惇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由于他晚年排挤苏轼,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奸臣。其实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章惇是能够让北宋翻身的人,苏轼只能让北宋一步步滑到坑底,因此章惇排挤苏轼,也不过是打击改革的绊脚石罢了,算不上迫害。只可惜宋哲宗去世的比较早,章惇的改革匆匆落幕,自己也被继位的宋徽宗迫害致死。

章惇在宋朝被列入了奸臣的行列,理由是他推行新法,打击保守派。宋朝一直以来积贫积弱,就是因为这些保守派的影响,真的要划分奸臣的话,苏轼、司马光这些人都比章惇更有资格进入奸臣的行列,影响国家的变革,比小贪小恶的罪过更大。苏轼是一个好诗人,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北宋从建国开始就开始积贫积弱,一直到王安石掌权的时候才开始有所好转,章惇就是变法派的一个重要角色。

在王安石变法之前,章惇和苏轼的私人关系不错,章惇也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和苏轼两个人在文学上惺惺相惜。王安石变法时期,苏轼因为反对新法遭到了打击,在乌台诗案发生时,章惇虽然是变法派的重要人物,却依然帮助了苏轼。苏轼本来必死无疑,但是在章惇等人的帮助下,成功的避免了死刑,还获得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

这时候的章惇一直做到了副丞相的位置,是变法派的二号人物。他肯出手帮助苏轼,正是因为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的感情。后来保守派再一次掌权,章惇受到了严厉的打击,七八年的时间里面,换了好多地方做官,官总是越做越小,这个时候苏轼却慢慢的成为了保守派里面的领导人物之一。等到宋哲宗亲政的时候,对于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非常的痛心,再一次启用了章惇变法,这时候章惇有了上次保守派卷土重来的教训,开始对保守派进行毁灭性打击。对于司马光这样已经去世的保守派直接开棺鞭尸体,对于苏轼这种在世的保守派贬低到荒无人烟的海南地区。

章惇打击苏轼是因为这时候苏轼已经是保守派的首领,章惇的做法固然残忍了些,不过历代变法变革,对保守派太过于仁慈,最终都会导致动乱。章惇除了延续王安石的新法之外,还开始练兵强国,准备改变给辽国和西夏岁币的屈辱局面。可惜这一切都因为宋哲宗的去世而破产,如果宋哲宗多活几年,靖康之耻可能都不会出现。宋哲宗去世后,章惇不支持宋徽宗继位,认为他这个人轻浮奢侈,不是做君主的材料。结果宋徽宗依然还是继位,继位后的宋徽宗多次贬低章惇,一直到章惇病死。

宋徽宗继位后,曾经准备把苏轼召回来,结果苏轼半路就病死了。如果苏轼回来掌权,也肯定不会放过章惇。综合评价章惇是一个果敢的改革家,打击苏轼的行为从历史大局来讲,丝毫没有过错。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朋党之争,历来有之!甚至可以追朔到有学派以来。

商鞅变法是与公孙虔为首的守旧派以公孙虔被施刑而告终。

庞涓害孙膑,李斯害韩非则是同门相残。

张汤施酷刑,来俊臣被请君入翁,都是用法过严。

诸葛亮舌战群儒,也是一鸣惊人。

王叔文变法得罪了很多人,张九龄改政体被贬下狱。

到宋朝党争更加泾渭分明。

王安石变法更是得罪了,上至皇族,下至士绅,儒大夫阶层,他动了所有人的蛋糕,能不遭人反对吗?所以以司马光为首的儒大夫阶层,集体反对他,虽说苏辙苏轼兄弟与章惇同为儒生,但二人意趣不同,立场不同,志向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古来之训,两人分道扬镳也是自然。

变法夲来就是将所有的利益进行重新洗牌,不是一综一派自然有别,所以苏轼虽早期引为好友,但进入仕途后,各寻自门,两人的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与个人恩怨并无多少牵连。

他们可以在道义上暇毗必报,但个人关系却又可以惺惺相惜,这并不矛盾。

因此章惇得势后必贬苏轼兄弟,但苏轼重新站起来后,却又可以以礼相待,这就是文人与其它人的区别!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